张大彪方面军有小情绪是正常的,毕竟他们最先成立,又是最早一批形成战斗力的部队。
背靠着金陵军工,优先装备了一批冲锋枪,其他火炮、迫击炮之类,也配备齐全。
可伴随着张宪前往南洋,代表着最新生产能力的重工在南洋落座,率先完成制式装备调整的反而是其他部队了。
力争先机,力争第一,张大彪自然要充分考虑前往南洋的事情。
现在没办法全部转走,那么手下的10个主力师,应该先转移过去,接受新式装备,接受装甲师整编。
军官、骨干,都可以优先前往南洋,先了解装甲师的作战方案,统一进行训练跟培训。
一步慢,步步慢。
涉及到第一战区装甲师整编的问题,张大彪是不甘落后的。
北部廖书浇也是一样的意思,哪怕先整编三五个装甲师,也一定要先站住脚步,分一杯羹。
张宪乘坐飞机,从楚云飞这里直达沪城。
需要他来坐镇,安稳的镇住换装风波。
风波并不是指有人敢闹事,而是安稳平和的在各方面军内推行。
更换装备可不是游戏里边一键换装就行了,涉及后勤、军工、单兵物资的配套调整。
以前拉大栓,配备的子弹夹、弹药包等,也都要配合调整为自动步枪的。
牵一发动全身,麻烦事儿很多的。
随行的就有刘敏芳,她们刘家水涨船高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承接了军装供应,还有一些其他单兵装备的供需。
张大彪带队迎接张宪,见到了长官,第一件事就是询问方面军整编装甲师的问题。
“长官,啥时候给咱们34师整编,兄弟们做好准备了,你可不能忘了弟兄们啊。我给他们批了一卡车装甲师有关书籍,压着所有军官骨干学习,学习氛围非常浓郁。”
张宪紧了紧风衣,沪城的天气还有点凉,风吹脖子感觉到了丝丝凉意。
基于张大彪的着急,转头询问在军内有了职务的刘敏芳,此刻是中校军衔,只有军衔,没有带兵的军权。
“刘中校,你们刘家的工厂有没有问题,能否再提升一些产能?”
“可以的,迁往南洋后,根据后勤部的要求,进行了两轮生产线扩编,比之前提升了一倍产能,可以供应部队调整军需。”
听到刘中校的答复,张宪心里有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