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生产的坦克、飞机、汽车等,大部分转入第一战区服役,少部分援助到东线战场。
第一战区的军工企业,不仅蓬勃发展,还因此获得不少收益。
军火贸易,绝对是一本万利的好生意。
至于基建方面,始终调动了几十万免费的劳动力干活,挖矿、造桥、修路、开山等。将之前的公路延伸,重要城市与港口之间打通铁路。
尤其是马北半岛,需要将各主要城市串联起来。
一旦有变故发生,铁路可运输精锐部队到达各战场。
千岛区域则需要驻防、海运、填海等,将一些岛礁标记,开山的废土运输过来,以及海底的泥沙充填,扩充岛屿面积,争取将小型的岛屿连成片。
相隔不远的岛,则筹备跨海大桥的修建,引入相应的工程学、建筑学体系,培养人才。
第一战区的内需极大,刺激着商人、企业、工厂持续勃发。
战后的恢复、战时的破坏,也使得很多设备设施需要重新修缮。
工程、工业、教育、治安、生产、建设等几个方面,单独成立班组,由专门人员负责。
专项专事专办,促成计划落地。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这一步必须要做,根基必须夯实。
根基夯实了,才能崛起万丈高楼。
龙渊重工已经进入了正轨,刘嘎豆上了张宪的轿车,两人往东方城同行的时候,考虑下一步计划。
坦克方面的技术已经打通了,接下来需要攻克飞机技术。
手上的人才中,在寇蒂斯工作过,也算是留学归来的李斯团队,最近两年一直在研究战机仿造。
目前的技术怎么说呢,可以达到开战初期那批战斗机的水平了。
霍克75啊、早期的BF109啊,鬼子的96式舰战之类。
依托发动机技术、飞机设计,能够实现二流螺旋桨战机的仿造及自造。
但这些对第一战区的裨益不大。
张宪所需要的不仅仅是仿造过时的战斗机,更要有能力自建一流战斗机梯队。能够跟帝国在天空争雄,实现弯道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