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0章 给炮弹装上眼睛,国之重器

“那好,现在咱们就到你们208走一趟。”陈部长站起身。

李爱国与农夫对视一眼,拎起那个大箱子。

在那个年代,讲究兵贵神速,一旦发现好东西,恨不能立刻将其变为现实。

几人走到门口,陈部长让秘书安排车辆。

秘书听闻陈部长要前往 208所,有些担忧地说:“首长,如今大会还在进行,全国几十家军工所的领导都在参会。按照会议流程,您该上台讲话……”

陈部长挥挥手打断他的话:“讲话的事儿,你去通知王书记,请他代劳了。”

“是……”秘书深深地看了一眼李爱国手中的箱子,实在想不出究竟是什么东西,能让陈部长宁愿错过如此重要的会议。

由一辆小轿车、两辆嘎斯吉普车组成的车队,风驰电掣般驶向位于CP区的 208所。

208所虽是新建,房子却还是旧的,一条水泥路从中间横穿而过。

车队在水泥路上停下后,周总工立刻冲进办公室内,摇动电话通知了所里面的研究员。

片刻功夫之后,几个身穿灰色工装的中年人汇聚到了办公室内。

周总工走到李爱国跟前:“爱国同志,麻烦您了。”

李爱国明白这些都是专业的弹药研制与装配人员,当即打开箱子,取出五个近炸引信递过去。

几位工程师接过,仔细研究一番,纷纷点头:“这外形和体积,装在弹头位置正合适,只需对弹体内部做些改动,不会影响炮弹威力。

无论是 122毫米的榴弹炮,还是 37毫米的榴弹炮,都能装填。”

研究过后,工程师们给出最终意见:“给我们半天时间,保证完成改装。”

周总工点头:“那就辛苦你们了。”

说完,又补充一句,“这东西可能关乎咱们未来弹药的发展方向,务必谨慎对待。”

“您放心,周总工。”几位工程师小心翼翼地抱着近炸引信,朝弹药加工实验室走去。

李爱国、农夫和陈部长坐在办公室里,悠然地闲聊起来。

中午,几人在食堂吃了工作餐。

所谓工作餐,就是实实在在的工作餐,每人一个白面馒头、一碗棒子面粥,配菜是酸辣大白菜。

吃饱喝足,一位工程师前来汇报:“我们已改装好五发炮弹,其中三发是 122毫米榴弹炮,两发是 37毫米榴弹炮。”

周总工拿起电话,通知演习场做好准备。

208研究所的演习场就在研究所旁边,是一块足有十几亩的空地。

这本是片荒地,却被研究所职工家属在角落种了不少大白菜、芹菜等青菜。

农夫环视一圈,给周总工提个意见:“每次演习,都得派人清空场地。

去年,在川省的756研究所发生了一起伤人事故,城里的盲流跑到演习场偷箩卜,被迫击炮给轰了,好在没有直接命中,才没闹出人命。

那家伙吓得喊了一声:不就偷了个箩卜吗,值得用炮轰吗?”

周总工强忍住笑意点头,把农夫的意见传达下去。

片刻功夫后,几十个身穿制服的大兵将演习场内外清理了一遍,好在没有发现有外人。

“二连长,把 54式和 55式拖出来!”见演习场准备就绪,周总工下达指令。

炮兵连的战士们将一辆加农炮和一架高射炮从仓库内拖了出来。

加农炮的目标是一辆残破的坦克,距离大概有八百多米。

为了验证近炸引信的性能,二连长让操作员故意在瞄准的时候,偏离准心二十米。

“预备,开炮!”

伴随着一道命令,演习场上空炮声震天。

轰!

所有人都目睹了不可思议的一幕。

炮弹从炮口射出,很明显要偏离了目标,却在最接近目标的时候,发生了剧烈的爆炸。

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将本就残破的坦克掀翻在了地上。

现场瞬间安静下来,唯有寒风卷起阵阵黄土。

虽说事先知晓近炸引信的特性,可亲眼目睹,又是另一番震撼。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

“炮弹,炮弹变成导弹了!”操纵员忍不住吞咽口水大声说道:“以后我们炮手,岂不是都能变成百发百中的神射手?!”

陈部长明显是见过大场面的,这会反而淡定了下来。

“老周,继续吧。”

“.是!”周总工大喊道:“现在进行第二次实弹射击实验,偏离距离一百米!”

一百米的距离,几乎相当于半个演习场了。

操纵员想都不敢想,强忍着忐忑,将炮弹装填进去,一番操作后——

“预备。”

“开炮!”

“呼!”

一枚炮弹飞出炮管,朝着明显偏离的方向飞去。

在这个时候,神奇的一幕再次发生了。

轰!

炮弹在跟目标坦克并行的时候,突然爆炸了。

虽然因为距离过远,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只是让坦克晃了两下,但是镶嵌在坦克装甲上的弹壳已经说明了实验结果。

跟上次的全场寂静不同,这次演习场上响起了阵阵欢呼声。

“原本一发普普通通的榴弹炮,加装了近炸引信后,就跟长了眼睛一样。要是在解放前,咱们拥有这玩意,那小鬼子早就哭爹喊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