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李爱国登上日报,饼干厂改建方便面

刘嫂子急匆匆从远处走来,拉住周大娘的胳膊,就要往回走。

刘嫂子眉开眼笑,解释道:“你还不知道吧,咱们机务段那个三天两头停产的饼干厂关闭了。”

“应该给爱国配备一个副手。”

“哪能呢,这是开玩笑的事儿吗?”刘嫂子喜得合不拢嘴巴:“好像是咱们机务段的李司机发明了一种名叫方便面的玩意,段领导觉得大有前途,所以便准备大量生产,这都是领导的事儿,具体的细节我并不清楚。”

这就足够了!

对于生活在困苦中的人来说,再华丽的语言,再煽情的动作,也比不过一碗面条来得实在。

只不过几个孩子第一次吃到饼干,都很开心。

周二,周三,周四欢呼着,跟随着着周一,朝着卖糖葫芦的老大爷跑去。

“饼干厂改成啥面厂了,还要扩大生产规模,段里面要招聘五百个临时工,你家条件艰苦,入选了第一批名单。”

看到一帮子领导争先恐后的抢夺一碗方便面,黄淑娴惊得嘴巴都合不拢了。

报纸后面抿上浆糊,贴在墙壁上,捋平了。

刘嫂子急匆匆的走了。

他感觉到自个好像被邢段长当成兼职厨师使用了。

有了工作,周大娘的心情也好多了,叮嘱几个孩子:“嗯嗯,我们长大之后,要跟李司机学习。”

那座饼干厂坐落在前门机务段隔壁。

周一回到家,把乌黑的精钢锅坐在煤炉上,扒开煤炉的塞子,开始煮饭。

李爱国搞来一本书本,盖在搪瓷碗上。

机务段邢段长在得知研制成功的消息后,立刻召集了几个副段长,举行了项目验收会议。

贾家一家正在易中海家吃饭。

寒风呼啸,周终身穿破旧棉靴在炮纸堆里扒拉来,扒拉去。

机务段的作风更加野蛮。

此时,大院里的住户们也都知道了李爱国登上了人人日报。

“爱国,从今天你开始放假,专门负责炸馓子.不,是制作方便面,机务段每个月给你十块钱额外补助。”

你知道方便面为什么会如此筋道,还有方便面为什么保质期那么长,就是因为油炸干燥法。

“真的?老王,让我尝尝。嗨,还真是好吃啊。”

“干!干了!”

李爱国看着这帮如狼似虎的机务段领导,顿时沉默了。

“上报纸的,本来应该是我!要不是我摔倒了,第一名怎么可能被李爱国抢走了。”

几个副段长纷纷举手赞同。

感谢那个李司机搞出了可以自动翻车的车皮,现在卸煤不用花费太大力气,也没有危险了。

连续炸了好几天的馓子,陈雪茹感觉到自己整个人都快变成馓子了。

方便面具备便于保存,运输的优点,关键是味道还不错,市场前景肯定很广阔。

她看到了一家裁缝铺上挂着一条红色横幅,“新的一年,你们的生活更美好!”

周终最终也没有找到跑,抱着一团炮纸跑了过来。

要不然的话,这年真不知道该怎么过去。

现在过年,别的孩子都穿新衣服,放鞭炮,自家的孩子却只能跟着自己一块捡废品、

另外,机务段里比她家困难的人家还有很多。

要是一般的项目,压根就不用汇报。

“周终,咱们还得去下一家,今天上午,咱们把麻袋装满,就能卖到废品店里。”

没有办法,机务段只能饼干当福利品分给工人们。

片刻之后。

再次吞咽,随着一口口汤汁,能感受到了方便面对胃的温暖。

李爱国挺起胸膛,大手挥得呼呼作响:“媳妇儿,我从你炸馓子的过程中,发明了方便面。”

“就是那个李司机!”

李爱国双手掐腰,挺起了胸膛。

“锅,把咱们食堂那口大锅搬到爱国家里面。”

“你等着。”

秦淮茹:“.”

兴奋的喜悦逐渐消退,疑惑爬上心头,周大娘拉着刘嫂子的胳膊,紧张的问道:“刘嫂子,什么面厂啊,要这么多工人,你不会是逗我吧?”

邢段长眼神一凝固,神情严肃起来:“你的意思是建一个专门制造方便面的三线厂。”

乘坐火车的人,宁愿啃馒头,也不吃饼干。

这时候,外面传来周三的喊声:“姐姐,周终又捣乱了。”

周大娘到机务段去报名了。

看着坚硬的面饼,现在竟然变成了柔顺的面条,并且没有出现任何浆糊。

他们的目光却不停的往厨房里面偷瞄。

周一从小在机务段里长大,很清楚那些老工人的性子,很少有人能够让他们如此心服口服、交口称赞。

在这年月,大部分店铺已经公私合营了,公方经理当家做主,只是放了一个小挂鞭炮,也少了不少喜庆的气氛。

陈雪茹并不清楚方便面有什么用处。

看着孩子们充满生机的小脸,眼神中对未来的希冀,周大娘接过山楂串子,咬下一个。

他们挺直胸膛,那神情,那姿态,就像是幼儿园等待开饭的小朋友。

“没错,方便面这玩意制作简单,需要的设备咱们都能做出来,特别适合大规模生产。

这在后世是没有办法想象的。

这年月的项目大部分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王副段长率先品尝了方便面。

“去吧,大丫,咱们家也不差这么点。”

他闭上眼,吃得连“嗯”声都停不下来。

几个孩子都上了小学,不懂得什么大道理,唯一知道的是,因为李爱国,他们娘才能得到工作,他们才能填饱肚子。

这可是人人日报啊,能在上面露脸,意味着什么,已经不言而喻了。

陈雪茹夹起两根面条,吹了吹热气,放进嘴巴里,脸色顿时变了。

周大娘呆立在原地,看着几个兴奋的孩子,喃喃自语:“李司机可是个大英雄啊!”

“爱国,报纸上真有你的黑白照片!”三大爷将报纸抖得哗哗作响。

“雪茹,我从炸馓子中,想到了一种新食物。”

得到消息后,黄厂长骑着二八大杠匆匆赶回厂子,才发现自己喝顿酒的功夫,就从一个做饼干的,变成了做方便面的了。

在前门机务段当检道工人的老周生了重病。

“方便面是什么呀?好吃不好吃?黄干事,你麻利点。”

“这是?”

负责派工的刘嫂子也得一碗水端平。

“那是,这可是李司机从炸馓子中得出的灵感。”

每个月挣到的钱,应该足够养活八个孩子了。

黄淑娴满怀期待的掀开了饭盒。

不就是一碗面条吗?用得着你争我夺的?

李爱国却得意的笑了。

就像饼干厂造出来的饼干,因为太难吃压根卖不掉。

李爱国也没有耽误时间,带着面饼和调料来到了前门机务段。

虽说火车上不愁卖东西,但是也得顾客买单才行。

掀开第一面,里面是一颗清秀的竹子,竹子挺拔,生机蓬勃。

也就是在这个激情的年代,在铁道这个封闭的王国,才能够有如此高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