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重文轻武的歪风

刚开始可能他们心里想:“咱这是叫自污,免得皇上以为咱要挟万民拥戴之势,逼无能犯错的皇帝退位。”

后来发现皇帝不怪罪反而放心了。于是愈贪愈多变惯例了。

读书人还鄙视武人。

这股重文轻武的歪风由北宋朝第二个皇帝宋太宗鼓吹至极点。

这位后世网上外号“高梁河战神”的大宋第二任皇帝,上位时已有“烛影斧声”污名,被人怀疑他弑兄夺位。他可能深恐文人后世对他口诛笔伐,又在北伐辽国时大败于高梁河,毫无武功之下,竟然转向搞文治,极力拉拢巴结文人。

宋太宗更强调东华门外唱名的才是真男儿。

由皇帝亲自“临轩唱名”的方式公布考试结果。

根据《宋会要辑稿》的记载,“临轩唱名”始于宋太宗。

当年共得进士二十五名,宋太宗按名次逐一呼出每位登第者的姓名,这一举措突显了皇帝对科举选才的重视。自此以后,皇帝临轩唱名赐第之制一直延续下来,其仪式也逐渐制度化。

随着后来录取进士人数的增加,再由皇帝一一唱名不太现实,就改成了皇帝象征性地呼出前三名的进士,即状元、榜眼和探花,其余的由官员代为传唤,称为“传胪”或“胪传”。

考上了,基本上便当官员了。

当官了,美女有了,财富来了,权力也来了。

有了权力,更多的财富和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