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得现在杨昌盛异常的烦躁,看谁都像凶手,我们今天就是去了一个中医处,因为对方的桌子上有一个用毒蛇浸泡的药酒,他非说人家是凶手,都有点魔怔了。
刘组听完我的这个解释之后眉头皱了皱,他并没有责怪我,反而是安慰我先别着急,这案子并没有那么容易破获的。
何况我们两个接手的还是两件案子并成一件的,这就相当于两件案子。
凶手在死者身上留下的线索日新月异,各种各样的让我们有点应接不暇也是可以理解的。不仅是我,他以前也是,一旦遇到连环杀人案就开始犯迷糊,不知道抓住重点。
刘组告诉我,我一定要记住连环杀人案的线索都非常多,不会像单个案子那样那么少。
有人认为这是好事,因为线索多更容易破案更容易找到凶手,其实并不然。
越是连环杀人案越难找到凶手,连环杀人案的凶手在作案时就会想到哪些可以暴露,哪些不可以暴露。
他暴露出的或者是一眼就看出来的线索,看似是线索,实则都是一些烟雾弹,是专门用这样的线索来迷惑的。
他这样做可以让警方抓不住重点,给人一种错觉,认为哪里的线索都是有用的,其实不然。
线索中有将近70%的是没有用的,剩下的那30%除了有用的,还有一些夹杂在有用之中的看似有用的,这是最难发现的。
就我提出的这个问题,我跟杨昌盛因为蟒蛇的缘故已经被整迷糊了,就是遭到了凶手用的那看似有用的线索受蛊惑了。
他之前就跟杨昌盛我们两个说过,一定要注意案件本身,注意案件本身,可是我们两个一直不听,这他也没办法。
我们两个其实并不一定非得在一块办案的,两个人如果在一块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当然是在一块,发挥不了就要分开。
从我们这个情况来看,我跟杨昌盛在一块不如分开。
应该分两方面去调查,比如我继续在D市大学蹲着,而杨昌盛则去调查这蛇。
这样两头并进,两全其美谁也不会影响到谁,哪个地方有结果,另一面可以立刻知道。
并且还不会因此给凶手趁虚而入的机会,这样是最应该的,我跟杨昌盛搭配的都是问题,出现这种情况也正常了。
想想,刘组说的没错,我跟杨昌盛的搭配都是问题。
我突然明白了不少,我告诉刘组我已经知道了,这件事我一定回去好好反思反思,从明天开始我跟杨昌盛之间的关系就必须要变一下,不能再那么死板了。
刘为民拍了拍我的肩膀:“有这样的想法很不错,你应该早就这样想,杨昌盛也不会魔怔了。”
在和刘为民聊天的时间,我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这电话是一个女人打来的,我看号码是陌生号码,看了刘为民一眼,刘为民示意我接。
我打开接通,那边立刻传来了一阵激动的声音:“张开,张开,我有了个重大发现。
知道我名字的人不多,这个陌生号码一开始就喊我的名字,这说明是认识的。
我看了一下那个号码是本地的,可能是她的接收音不行,或者是其他的不行,听声音很陌生不像熟悉的人。
我多问了一句:“不知您是?”
一听我这话,对面立刻就不爽了:“是我葛潇潇,我说张队长您那么快就把我忘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