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婉秋抵达沪海,马总派他的专车到高铁站台上接她。
19:10
魏晓明、王秋林坐上了开往瓯江的火车。
夜已深。
苏式红砖楼内的大部分办公室内、依旧灯火辉煌,里面的人依旧在紧张的忙碌着。
驴友的走访工作还在继续,笔录的数量还在增加,这些情报的搜集固然很重要,但真正考验侦查员们的是,在这些庞杂、繁复的信息中,找到隐藏的线索、分析判断出有价值的情报。
情报内容永远都不会是:“张三是间谍!”,真有这样的“情报”,侦查员们往往要先在心里打一个问号。
笔录仍在不断增加,096专案组的侦查员都在自觉自愿的加班审阅笔录。
瓯江大学。
平安夜庆祝活动结束后,有两个人仍旧留在空荡荡的礼堂内,确定没有其他人后,一个年长者首先开口了:
“你做事应该检点一点儿,你的入党申请又没有通过。”
青年人:没通过更好、更自由!
年长者:你这样想让我很痛心,你还是那个有理想的热血青年么?还是那个我寄予厚望的得意门生么?还有没有原来的激情?还要沉溺于纸醉金迷多久?
……,你不要试图辩解,今晚的平安夜活动、你为什么接近结束才到?
色字头上一把刀,既是剔骨尖刀、也是斩断你仕途的砍刀!
年轻人:您以前不是也说人不风流枉少年么。
年长者:我是在课堂上讲过这个话,可我说的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要你们争做现代风流人物、叱咤风云,而不是流连于女人的温柔乡!
年轻人:您不是也没入党么?
年长者:我那几年接受境外资助、组织学生对抗政府,好在我一惯谨慎、一直躲在幕后,才安安稳稳的留在学校,但不可能完全隐瞒住的,所以我才积极培养你们,而你又是我最看重的。
年轻人:那也不一定非得入党嘛。
年长者:你!
你忘记我保送你出国深造前的深谈了?
年轻人:我记得!
能打败中国的、只有中国自己,苏联已经用事实证明了这个道理,可我就算入了党、当上瓯江大学校长,又能怎么样?
年长者:你以为追求“普世价值”的就我们师生两个?
靠一个叶利钦能推翻苏共?
年轻人:可一旦被发现……那不就全完了。
年长者:被发现什么?
我们就是组织学生进行时政研讨、分析国际形势,何罪之有?
我们秘密发展那些因为个人原因不满政府的人,组织一个松散的“学习会”、“驴友群”,利用“北级鲶鱼”之类的事件,营造氛围、挑起他们对社会和政府的不满,等待时机。
我还是以前跟你说的那样,我们只需要挑起他们的对立情绪,到时候自然有人会站出来做“领头羊”,而我们只需要暗中用资金、情资支持他即可。
年轻人:在国内搞政治风险太高。
年长者:你怕了?
年轻人:这种事儿、搁谁也害怕。
年长者:那我保送你出国深造前、你是怎么说的?
年轻人:我不是给您推荐了不少人么?
年长者:你还好意思说,那些键盘侠们,一听我让他们宣传超越阶级、超越国家、超越党派的“普世价值”,就一个个的都退缩了!
你接触的人就没一个认同西方价值观、并愿意亮明立场的?
年轻人:您也知道,当今社会愿意敞开心扉的人很少,绝大部分时候、他们都带着面具,我跟那些驴友交往都不深,所以……,我给您介绍的那两个学生怎么样?
年长者:他俩倒是可塑之才。
年轻人:老师,其实吧、我觉得您没必要这么操心劳力的,再说……再说您就算到了美国,他们也未必能给到您现在享受的待遇。
年长者:那都是我应得的!
这个国家就应该完全由我们这样的精英来治理!
年轻人:您别生气,遇到合适的、我再推荐给您。
年长者:入党的事儿、你怎么考虑?
年轻人:我也不知道那些风言风语是怎么传进学校的,难道我得罪谁了?
年长者:不要瞎猜了,你今后要表现得更积极、更进步,只有入了党,你才能有更大的空间、来实现我们追求的“普世价值”。
年轻人:我会努力的,天色不早了,我送您回去吧。
年轻人开车将年长者送回家,然后才轻松的吹着口哨往自家走,那篇揭发他“作风不好”、却通篇捕风捉影的网文,是他自己盗用一个学生的账号、发布到学校内网上的。
那么多人最求进步,但凡有点儿瑕疵是不可能被组织接受的,而这,正是年轻人想要达到的目的,年长者提供的资源、他也不愿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