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江湖中的天作之合与文坛诗会

圣域春秋 苏打水SUV 2021 字 2024-08-31

察觉到元昊的焦躁,公孙玄不时会开导他。虽然焦躁,元昊还是听得进公孙玄的劝慰的。也就是公孙玄,要是其他人则未必了。毕竟一路上生死与共打出来的交情,自然没人可以相比。他也察觉到公孙玄心中似乎藏着心事。既然商玄没说,他也就没问。他相信公孙玄没说有他没说的理由,要说自然有要说的时候。就像自己一样。他信他!

二人接下来的日子并没有和以前那样到处找人打架。他们开始游山玩水,参加各种诗会。其实诗会这种事年初的时候和上半年的时候会多一些。自元旦开始,春日、三元、上元皆可办诗会。而后的寒食、春闱、端午、等等历来更是名篇迭出。下半年中也只有乞巧、三秋、重九、双十等佳节。双十之后便无大节,唯有冬至等节气常有诗会。压轴的诗会自然是新年的迎新诗会了。不过北地素来喜好与南方在文坛上一较高下,南方上半年诗会多如牛毛,北地则将诗会的举办放在下半年,意思是要和南方“平分秋色”。不过诗会的质和量,确实较之南方逊色太多。

不过近些年随着圣都曹氏三杰的崛起,在曹家一门三杰的带领下,北方文坛倒也与拥有苏门三词客的南方可以抗衡一番。

圣都曹家和大明苏家一样,父亲都是大文豪,两个儿子也是文章名动圣域的才子。而且难的是这两家的家风甚好,都是宽容敦厚、醉心文学的上品家族。要说差别的话,圣都曹家父子三人工于散文、骈文、诗文。父亲曹德骈文大气磅礴,被誉为北地秋风。诗文更是浩浩乎如磅礴汪洋,气贯星河。长子曹不一擅写骈文、诗赋。其名篇《圣都赋》曾引发北地之人竞相抄写。一时间北地的竹子砍伐一空,竹简根本不够用。至于小儿子曹子木则是难得的全才,丹青笔墨被誉为塞下关山,大气磅礴。诗文才气凛然侠气纵横,不少江湖侠女为之倾倒。尤其是他的《峨眉赋》,道尽人间美艳。此赋一出,多少圣都名门之女、青楼花魁之媚欲自荐枕席,但求一夕欢好。可以说曹家次子揽尽人间花心的说法一点都不夸张。最难得的还是这位曹家次子是一个大大的帅哥,帅到望者不想走,见者走不动的地步。正因如此,这位曹家次子被他的父亲禁足,不允许迈出曹府一步。

大明苏家则是一个世代躬耕的家族。苏家历代不乏名士。但没有一位出仕做官。这一点很令人的费解。苏家的客厅上有一对联,上书“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横批为“洁身自好”。苏家的家风讲究一个“诚”字。做学问要诚,待人接物要诚,求学问道也要诚。苏家能有一门父子三词客的美誉,其父苏老泉功不可没。苏老泉做文章一步一个脚印,讲究下笔千言言之有物。因此他写的讽史骈赋无不是洋洋洒洒,字字见血。看着犹如刀斧加身。闻者无不垂泪啜泣。要说到文章评史实,苏老泉的《烈焰赋》当之无愧的第一。苏老泉的长子苏半翁是个疲沓货。文采斐然偏偏生了个不拘小节的性子。圣域讲究君子远庖厨,他却贪婪于口舌之欲,整日流连于厨房、菜场之间。而且人也肥头大耳的,乍一看绝对不会相信他就是写出千古三秋第一词、三元第一词、乞巧第一词,被誉为道尽人间情爱的苏怜惜。这个苏怜惜的名号也有来源,据说他写出无数凄美婉约的诗词后,江南之地的数千花魁纷纷请求苏半翁怜惜世间女子,莫在写那些肝肠寸断的句子。因此得了个苏怜惜的名头。他倒好,从善如流,不写人间情爱了,大笔一挥,《浪淘沙》大江东去四字一出,无数英雄折腰在他的三寸狼毫之下。弟弟苏蕴和他爹苏老泉性子相近。写文章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但一字一句拳拳真心,质朴至极,感人至深。他写的《祭文兄子正》被誉为天下第一祭文,见着无不泪下沾巾。

可以说苏曹两家确实得尽文坛风骚。

不过北地虽然有三曹撑门面,但终究北地底子薄,一些诗会总会闹出不少笑话。

公孙玄和元昊此刻就把这诗会当做笑话在看。反正人挺多,也挺热闹的。挺开心。

这场名曰集阳的诗会在长阳坡一处风光秀丽的私人花园举行。说是花园,实际上就是一片柿子林。眼下正值柿子金黄的时节,黄澄澄的柿子看上去分外惹喜。柿子的主人是一个很有头脑的生意人。他想接着这次诗会推销自己的柿子。最不济也要让他的柿子的名声传播出去。眼下毕竟不是吃柿子的好时机,唯有经霜后的柿子才好吃。软糯金黄,甜而不腻。没有一丝涩味。

这次诗会既然是为了推销柿子而举办的,那么很明显,诗会的主题和柿子也定然脱不了关系。于是一大堆狗屁文人纷纷写诗歌颂柿子。

其中就有一位才子这么写道:“树上黄澄澄,树下拉粑粑。黄澄澄落地,粑粑分不清。”差点没噎死正在吃柿子的果林主人。

然后又有一位诗人大笔一挥,写下“天下第一杮子”六个大字,只是细瞧之下才发现,好像柿子的“柿”字错了,写成木杮的“杮”字。又气得主人急火攻心,脚步轻浮。差点没一气不醒。

总之热闹公孙玄他们看了一路,也见识过几位真才实学的才子俊杰。那心中锦绣一吐而出,确实让人赏心悦目。甚至公孙玄还不时和元昊说道有些后悔,在晋国。东唐等地没去看看南方的文人是和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