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省体工队用于此次基地赛的赛场是一个标准大小的室外田径场赛场,在其中一侧的短边布置了跳高的比赛场地,这块跳高场地的位置又与右侧靠近主席台方向的百米赛道终点位置相临近。
当江源来到跳高及格赛的集合点时,不远处周宇昂所处的百米预赛第四组的赛事也正要拉开帷幕。
因为百米预赛阶段总计69名参赛选手,无法平均地分布到各预赛组,因此8个预赛组中从第四组开始的5个预赛组均是有9名选手同场参与预赛。
此时周宇昂所在的预赛组中,9名选手已经都站在了起跑线前,与他同组的对手中,最强的正是来自g省体工队的蒋若辉。
虽然从个人实力上来说蒋若辉不如叶明浩,但是10秒89的pb也足以让他和叶明浩一起站在此次基地赛的金字塔最顶层了。
观众席的教练区席位上,来自各个省队的教练对g省的体工队也是颇为羡慕,毕竟一个叶明浩一个蒋若辉,15岁的年纪能跑出现在这样的成绩,这未来都是有望冲击10秒20大关10秒10大关的好苗子。
由于国内的田径氛围不是特别浓厚,因此普罗大众通常都是在诸如亚运、奥运、世锦赛这样的大赛时才会对田径项目有所关注,看多了大赛的情况下,就总觉得百米破十似乎应该是常态了。
其实,别看国际赛事的时候那些百米飞人大战动不动就破十,仿佛打开10秒大关是一件非常轻松的事情,事实上,截止2017年为止,不说中国选手,包括所有黄种人在内,打开过十秒大关的总计不超过5人。
特别是在国内,10秒20就已经是检验一个优秀百米运动员的门槛,当前的国内的选手中,百米硬实力(即不论风速加成)能够打开10秒20的也不过就6人。
所以当这些教练普遍认为叶明浩与蒋若辉有机会在未来打开10秒20乃至10秒10关卡时,就意味着这些教练还是非常看好叶明浩和蒋若辉两人未来能够成为中国百米前列选手的。
毕竟能跑进11秒以内的少年选手时常有,但在打开11秒大关之后再能够一路上探的选手却少有。
教练席上的这些教练往返交流时也会捎带手聊一聊与蒋若辉同组的其他选手,例如与苏屿一起同被裴定山收入手下的周宇昂。
“小裴教练,这个周宇昂也是你带的吧?你觉得他的潜力怎么样?”
裴定山看了眼已经在各就位的指令声中蹲踞到起跑器上的周宇昂,平静道:“不错。”
周围的教练听到这个点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着摇了摇头:“小裴教练你还挺谨慎。”
裴定山没有反驳教练们的这个谨慎评价,于是周围的教练们就又聊起别的来了,毕竟在这些教练看来,裴定山是能够说出‘未来全国纪录是他的名字’这样霸气宣言的性格,如今点评周宇昂时却只有‘不错’两个字,说明裴定山对周宇昂或许并没那么看好。
当然,如果这些
教练能在转移注意力前再问一句裴定山‘不错’的标准是什么,或许又能够得到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结论了。呼喊声,这一组预赛的少年选手们也正在不惜全力地向前冲刺着。
第六道上,蒋若辉原本的状态还是相对轻松的,他对于自己的成绩心里有数,仅仅只是一场预赛而已,以他平均11秒10左右的成绩,即便是放松一些跑也能够稳稳晋级决赛,但是他没有想到在前程阶段眼尾的余光竟然扫到了差不多最右侧的位置上竟然有人和他几l乎处于同一个位置上。
突如其来的危机感让蒋若辉临时改变了自己轻松的步调,但是这种临时改变的节奏也给他的体能消耗同时带来了额外的负担。
大意了。
在蒋若辉在临时调整自己的节奏加速奔跑时,第二道上的周宇昂却并没有注意蒋若辉的改变。
正如苏屿对他说的一样——专注自己。
整个夏令营周期里,他不断地在裴定山的指导下完成着起跑冲刺、加速折返、速度耐力等不同的训练和基础技巧练习。
直到今天的这一场比赛之前,他虽然已经较为熟练地掌握了这些技巧,但是技改的后遗症还是让他从内心里对自己当前的技术动作以及主动发力腿有着一丝难以克制的抗拒。
周宇昂原以为他至少还要半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够克制住这种由心底生出的抗拒感,但是随着这一场比赛的开始,当他专注地投入到比赛之中时,那种从心底生出的抗拒感似乎也在同一时间消退而去了。
流畅、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