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慕江喝酒回来,第一时间想的是去宁繁房里和宁繁睡觉。

他酒醒了三分,想着宁繁半夜三更不在家,会不会跑去青楼里喝花酒,或者和姓乔的小子什么地方幽会去了。

也是他们运气差,刚刚在外造谣就被抓了现行,压根没有逃脱的机会。

一群官兵火速把造谣滋事的给抓了起来,抓进衙门里赏了十几大板。

恰好宋冶和长公主正为宋府兵权被夺一事不满,在外传出风声编排太子的坏话。

难怪太子殿下心里不痛快,原来是有人背后嚼舌根讲他坏话。

夫人长得太漂亮也不是什么好事,比如他,还得提防宁繁红杏出墙。

被打的这几个都是宋府的下人。

小孩子都知道宁繁这里有好吃的,大嫂家的阿彩阿福姐弟俩整日里在宁繁房间里窝着抱狐狸。

宋冶真的要被这几个蠢货给气死:“你们直接交代了身份,说你们是宋府的?”

当初他们听说太子残暴昏庸,又听说四皇子才是明主,掉头去投奔四皇子。

结果四皇子府上为了节省开支,没有收纳他们。

这几个花了绝大多数积蓄只为让别人引荐他们去见四皇子一面,最后四皇子没见着,银子也花干了。

宋府与四皇子府关系紧密,宋冶一个粗人,却很爱招揽读书人。几个人想着宋府势力很大,便来了宋府。

哪想到短短时间之内,宋府的兵权居然到了太子的手上。

宋冶每年都要从军费中贪下一大笔银子,这是默认的规矩,现在都尉府成了太子的了,以后宋府会少一笔很大的开支。

因为这个,长公主今年过年置办的首饰都没有去年多。

她看府上这些白吃白喝的门客越发不顺眼,常常给他们脸色,骂他们是吃白食的。

反观去了太子府的那些门客,一个个居然领了军中的差事,出谋划策帮那些参领想主意做决定,据说风光得不行。

宋府这些门客心里要多难受就有多难受,私下里互相安慰说太子暴戾,去太子府上那些都是巴结跪婖太子才得来的职位,说不定平时要被太子打骂训斥。

昨晚上有人出府喝酒时遇到了太子府的人,在得知太子对读书人很看重,马上要过年了,行事大方的太子还赏赐他们布匹黄金,宋府的门客更加难受了。

意难平的同时,都想着给宋冶出些主意,把太子拉下马来,让太子早日失势。

一个地方出来的人,要潦倒就一起潦倒,他们几个潦倒的时候绝对不能看到别人风光。

结果一过来就看到宋冶打骂下人。

几人面面相觑,都不敢进去了,生怕挨宋冶一顿打。

几个人七嘴八舌讨论一番,家里小公子被贬成庶民不能袭爵了,宋冶个老东西脾气这么差,不如去投奔宋家大公子宋廷振吧。

宋廷振是宋府嫡长子,以后宋家的一切都是他的。

结果短时间内,宋府起了流言蜚语。

这些流言是外边传进来的,也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京城各家都在嘲笑议论。

众人讨论的是宋家大公子宋廷振的身世,都说宋廷振是长公主出嫁前和侍卫私通怀上的,宋冶戴了几十年的绿帽子。

宋家乱成了一团。

宋廷振这些年来晓得父亲母亲偏爱弟弟,他一直都以为这是因为弟弟聪明伶俐长得讨喜,自己性格沉闷不得长辈欢心,完全没有想过自己居然不是宋冶的亲生儿子。

只要想想自己这些年诚心把宋冶视作父亲,宋冶却把他视作眼中钉肉中刺,宋廷振就觉得恶心。

被欺瞒了这么多年,他当即跑去长公主那里追问事情的真相,以及自己的生父。

长公主先是大怒,而后闪烁其词,就是不告诉宋廷振的生父究竟是谁。

当年伺候她的侍卫都不错,年轻时谁没有荒唐的时刻,怀上宋廷振的时候,长公主便不晓得这个孩子的生父是谁。

长公主只想玩玩那些侍卫,不想嫁身份低的,宋家权大势大,她转头让皇帝赐婚嫁给了宋冶。

现在宋廷振追问起当年之事,长公主心一横便承认了:“驸马确实不是你亲生父亲,你亲生父亲卑贱,有驸马这样身份高贵的父亲,你该得意才是,少得了便宜还卖乖,但凡你有你弟弟半分聪慧伶俐,就不会在府里人憎狗厌的。”

宋廷振恍恍惚惚的出去了。

第二天,宋府大公子宋廷振便剃了头发,出家当和尚去了。

京中很多人想着宋冶戴绿帽子的消息是不是假的,宋冶那么高傲的一个人,怎么愿意给别人养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