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财富都会作为这次战斗的奖励,毕竟现在燕军已经步入正轨,不能光凭升职这种单一的模式奖赏,给那些军官分配一些店铺田产也能让他们对燕国的忠诚度提升。
至于那些地方豪族清空的村落,赵作仁直接任命当地村民推举出来的长老作为村长。
燕国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撑官僚体系下乡,所以就只能建立这类村庄自治的基础。
失去地方豪族支配的村落不光有村长,还有村庄长老会,无论是村长还是村庄长老会都是村落自行选举出来的,主要职责是为燕国朝廷收税。
燕国朝廷对她们下发税赋指标,到时候直接派遣税务官带着税丁下乡找村长和村庄长老会拿税赋即可。
这其实是封建国家十分常见的村庄自治模式。
随着封建时代发展到顶峰,这些村庄自治小政府往往会发展成地方大户和宗祠体制。
也就是一个或几个大地主家族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宗祠,管控周边所有村庄的事务,并负责收取税赋上缴给朝廷。
在乡下,这些宗祠的话语往往比朝廷官府还让村民信服,村民之间有矛盾,也只是找宗祠裁判,而不是离开家乡去百八十里之外的官府衙门报官。
这就是封建朝廷的统治触角只到县镇一级的缘故。
当然,这种统治模式主要也是因为科技时代所限,一般都是中央集权的封建朝廷才这么玩。
毕竟一座或几座村落自治是不可能威胁到朝廷的,哪怕是一个县城官衙都可以轻松镇压他们。
如此一来没有危险,还能节约大量的行政开销,何乐而不为?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分封制度,村、镇、县乃至郡城都分封给大小不一的封建主,封建主为国王或皇帝效命。
这个模式同样可以极大的节约成本,获得封地的封建主都有为国主出兵打仗的义务,同样也保证了对外对内战争的集体力量。
只是这个模式很容易发生内战,所以本质上是不如中央集权的。
现在大燕王国实行的就是第一种中央集权的统治方式。
燕国的朝廷官府仅仅下方到县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