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说这些人此时应该算是学徒级别,其实完全可以放到研究院里进行培养,但是张诺不希望那样。
他希望的是以后研究院的所有人都是经过正规的专业培训而来,然后再进行后续的研究,而不是在研究院里打下手,那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师徒学习。
固然师徒之间的教学是细致而且人性化的,但他有一个非常大的缺点,就是非系统化!
也就是师傅手头正在干什么就教什么,至于说你有没有掌握前置知识,能不能完全理解,那不是师傅的事情,是你需要自己去补课。
而或许等这位学徒辛辛苦苦起早贪黑的啃完资料以后,还不知道囫囵吞枣的效果如何呢,他的师傅可能就已经被安排到下一个项目当中了,而此时他又得重新开始懵逼。
毕竟,在研究院里面各个项目的研究进程可是相当快的,哪有时间停下来教学生,大家奉行的都是共同讨论,你跟不上那就是你自己没本事,自己下班以后去补课去吧。
可大学里面就不一样了,那些可能在研究上没有什么天赋,但是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好的人,就可以从研究院转到大学里面当老师了。
他们将利用张诺给出的教材,系统的对这些有兴趣的学徒们进行培训,让他们熟练的掌握后世高中的基础知识,以及部分符合这个时代的科技知识。
等他们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学习完这些东西以后,他们基本上已经十五六岁了,这个时候就算是成年了,可以工作了。
当然了,慢慢的由于要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张诺也会延长学习时间,但至少对于目前的大唐,这样的人才培养梯队已经能够完美的满足要求了。
看似不过就是在象牙塔一般的学校里面学习个六年加上三年,可实际上呢,这对于张诺也好大唐也罢,整整九年的投入培养出来的人才,难道就那么白白消耗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