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坐标

乱世栋梁 米糕羊 1792 字 11个月前

李笠转入观星台上一座小屋,官员们已经在屋里铺开一张大图。

这张图,是网格图形式,上面有清晰的网格。

每个格子都是正方形,正方形的一条边,代表特定距离(譬如五里)。

在此基础上,绘制着睢阳周边地形(比例地图),其中就有勋田的范围。

其范围,以多边形的形式体现出来。

这个多边形的每个“姐姐”,都有精确(相对而言)的坐标:

桩号xxx,方位在基点(观星台)以东(西)若干里,以北(南)若干里。

具体坐标,东经xxx,北纬xxx。

这就是简化版的经纬度坐标。

而整张地图的坐标系,以睢阳观星台为基点。

有司以观星台为出发点,用“网格法”向四周扩张,丈量土地,将整个睢阳地区网格化,并在关键节点打深桩、立碑,作为标记。

各网格节点都定下经纬度,以此绘制比例地图,然后再把具体土地地块的相关点位坐标测出来,画在比例地图上。

如此一来,土地档案就健全、精确很多。

李笠现在看的地图,是标注着睢阳周边勋田情况的“土地分布图”,可以精确的描述勋田整体以及细节上的方位、范围。

地图一式多份,表明绘制年份、日期,分别存档于各主要官署。

不止勋田有地图,民田也有地图,将来各地方官府,多了一个任务:

每年都要统计、汇总辖境土地变动情况,并按年份,绘制新的土地分布图,一式多份,分别存档于各主要官署。

若某年,县廨失火,大量纸质档案烧毁,可以通过上一级官署的备份档案来恢复。

或者某土地的归属出现纷争,就要溯源历年档案来辨真伪。

若要确认当地某某位置的田地,是否如人所说被河水、湖水淹没,吏员拿着最新一份地图,现场就能摸清楚。

因为土地档案里有坐标,而坐标是随时可以复测的,即便现场的地桩、石碑不见了,原本土地的范围也能“复原”。

这样的制度若在全国实行,就能从技术层面,遏制公田(勋田)被轻易侵占的行为(篡改甚至毁坏档案)。

李笠看着这份精美的地图,对有司的工作十分满意。

因为他持续多年投入人力物力来研究、完善测绘技术(定坐标),所以对于如何测量经纬度,有一定了解。

睢阳的地图,以观星台的坐标为基点,而坐标经纬度的测定,是以日影定纬度,以时间来定经度。

这个时代,已经有了经纬度的概念,人们知道南北各地同一时间测得的日影,其长短是不一样的。

所以,测日影(纬度)的方法有很多,但用“时间差”来定经度,却是头一遭。

这是因为有了计时单位精确到妙的时钟,才有了技术上的突破。

太阳东升西落,东西各地的“当地时间”参照日影,和“标准时间”是有时间差的。

那么,只要定下“标准时间”,然后以各地当地时间和标准时间做比较,就能“测”出经度。

原理很简单,但是实现起来很困难,首先得有精确走时的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