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诸王起兵,兵马汇合,声势浩大,由南海王萧大临统帅,往下游而去,萧大庄日盼夜盼,希望收到好消息:
萧大临入建康,宗室们控制三吴,和李笠隔江对峙。
但是,盼来的却是噩耗:彭蠡湖一战,萧大临惨败,仅以身免。
萧大临这一败,意味着宗室想要翻盘已经没了指望,但萧大庄心存侥幸,希望能坚守襄阳,拖延时间。
或许,齐国会发兵南下,进攻河南地区,迫使李笠不得不分兵,暂时无力西进。
而在三吴起事的南康王、义安王能够表现神勇,拿下建康。
但坏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郢州夏口失守,朝廷以王僧辩为行军总督,带兵自淮西入司州,很快便拿下司州治所安陆,司州刺史、长沙王萧韶被俘。
与此同时,江陵失守,被突袭的骑兵拿下。
丢了夏口的荆州刺史、安陆王萧大春,撤回江陵的半路,得知江陵沦陷,想往襄阳来,半路被部下绑了,押到王僧辩处。
而王僧辩的兵马抵达襄阳城下,还让萧大春出来喊话。
萧大春站在城下,看着站在城头的萧大庄,不顾危险,奋力高呼“杀贼”,被人堵住嘴,押走。
萧大庄悲愤不已,却无可奈何。
大厦将倾,以非人力可以挽回,但萧大庄不死心,派心腹出城,去找王僧辩陈说利害关系。
希望对方能做大梁忠臣,莫要给李笠当帮凶。
结果,王僧辩那一问,断了所有的可能。
李笠本来就会因为功高不赏,无路可走,只是做了皇帝丈人,有了个保障,才继续为臣。
结果这个保障没了,就只能篡权,那么,即便有人击败了李笠,可此人立下如此大功,还能回头么?
除非这个人是宗室,可惜,宗室并无如此人才。
即便是宗室里最知兵的鄱阳王萧嗣,恐怕也担不起如此大任。
萧大庄想到这里,心中只有叹息。
兰陵萧氏,如今以文学见长,可最初,是以军功起家,否则光凭刘宋外戚身份,哪里有机会接近权力中心?
正是因为萧道成当初临危受命,驻防淮阴抵御魏国大军,才奠定了文武班底,为后来的改朝换代做好准备。
到后来,高祖兄弟(兄萧懿、弟萧衍)也是因为知兵,才有机会担当重任。
外拒北虏,内平叛乱,一步步接近权力中心。
可现在,兰陵萧氏子弟,文章和字写得再好,再怎么熟读典籍,举止再怎么风度翩翩,也无法挽救大好河山。
王僧辩既然作为行军总督,率军“平乱”,这就意味着,其身后荆襄出身的文武官员,以及荆襄各地许多豪族,已经做出了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