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爷爷,要叫你叔叔吗?”
陈东山摆摆手,“不用,不用。我本就是爷爷。”他早就是当爷爷的人了。说起来,安荔浓比他的孙女还要小一些呢。
只是,他的孙女......
哎。
不想也罢。
“陈爷爷,农业方面的事情就交给你了,有什么需要的,你可以找我爸。不过,我想问问,你这个农业专家研究的是稻类还是果类?或者都有涉及?”
“现在石河村不仅有稻谷,还有玉米、红薯、土豆。其中,主要是稻谷,然后是红薯、土豆,玉米要少一些,至于豆类也不多。”
陈东山双眼发亮,“都有涉及。”
“真的?太好了。“那养猪、养鱼呢?”
不过,养猪应该算是畜牧业吧?
“鱼,属于什么类?”
“农业包括:农、林、牧、副、鱼。养鱼,细分是畜牧业,粗分是农业。在畜牧业中,养鱼又被分为水产养殖。”
“现在化肥紧缺,石河村的稻还能长得这么好,很不错。”
一路来,陈东山发现石河村的稻田比农场的要好很多,还以为是石河村的田肥沃,后来发现不是。
“我们沤了大量的有机肥。”
“很好。你提出的桑基鱼塘也很好。”即使是他也不一定能提出这么好的建议。陈东山还让安荔浓把‘桑基鱼塘’的理念上报上去。
“造福更多的人。”
安荔浓是想做出成绩后再上报的。虽然,从后世来的她知道‘桑基鱼塘’的可行,但她想要说服别人,就要有成绩为基础。
否则,别人凭什么以为‘桑基鱼塘’可行?
不是所有人都是陈东山,能看到‘桑基鱼塘’的好。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安荔浓希望做出成绩后在上报。
陈东山愣了一下,点点头,“也对。”
“谨慎些,总是好的。”
免得好心办坏事。
安荔浓不知道,她的‘桑基鱼塘’早就被周进步报了上去。此时,李秘书正和领导商量‘桑基鱼塘’的可行性。
从理论上是可行的,就不知道实际情况。
没有成绩,就没有说服力。
领导还准备找几个农业专家商量,确定‘桑基鱼塘’的理念是否可行。如果可行,那将会全省推广。
李秘书是相信安荔浓的,这个小姑娘总会让人出乎意料之外。想到这个总是‘略知一二’的小姑娘,李秘书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