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国邦揉揉太阳穴,怎么办?
和安四叔商量,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缺人,这是肯定的。
但怎么办?
请人?
不可能的,不被允许。
难道石河村的发展就要夭折在人手紧缺上?
哎。
安国邦拍拍额头,“必须要尽快想办法解决。”现在京市的供销社柜台租下了,卖酒,卖菜,但是没有人手,哪来的酒?哪来的菜?
现在酿酒师父只有安九爷一个,肯定不够。既然扩大产酒量,酿酒师父肯定也要增加,否则安九爷的身体会吃不消。
至于酸菜、咸菜、菜干,这些也应该批量生产......还是需要人手。种菜,然后才有才做酸菜、咸菜......
啊。
人手啊。
人口啊。
相对于安国邦的困难重重,村里人的想法就简单多了。
大家听说安荔浓把酒卖到京市去,惊呆了,都忘记了反应。
“我们村的酒,真的,真的卖到了京市去?”
不敢相信。
他们村的酒竟然能卖到京市去?
“不是骗人?京市人也喜欢我们村的酒?”
还是不敢接受,“我们村的酒这么好?”
“我们村的酒肯定好,一百分的好。京市人什么好东西没有吃过?喜欢我们村的酒就说明我们村的酒好,我们村的山好水好,酿出来的酒就更好。”
“哎呀。我们村的酒能买到京市去,不行,我要去走亲戚,要好好的和他们说道说道......”这样的好事情,当然要在第一时间广而告之。
“走什么亲戚?赶紧开荒种青梅。没听小荔枝说吗?我们的酒不够卖,要赶紧酿,但是没有青梅没有桑葚,我们拿什么酿酒?”
“隔壁村也有青梅,要是他们不要脸的学我们酿青梅酒......”
“放屁。青梅酒是我们村的,他们敢学?老娘就敢在他们村口泼粪。”
“人家都不要脸了,还怕你泼粪?人家不是已经学了我们的卖艾绒、酸菜了?你能怎么办?我们能卖别人也能卖。能赚钱,脸面算什么?祖宗的脸都能丢、能踩......”
村里的妇女们一边聊天一边用稻草编织篮子,这篮子是用来保护酒坛子用的。现在交通不便,运输更不便,为了减少损失只能多想办法。
安荔浓就让大家按照酒坛子的大小来编软篮子,让酒坛子多一层保护,更贵的酒就在酒坛子外面再填一层稻草,总之要尽量减少损失。
清河镇没有运输公司,需要托运就只能到市里。所以石河村的人要先把酒送到市里,然后再通过运输公司送往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