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满朝东林党官员的督办下,礼部很快就成立了专利局。
这个专利局相当于工部的宝源局一样,不受到任何一司的节制,直接受到礼部的管辖。
大明开国这么多年来,甚至可以说是自从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礼部一直是最为寡淡的清水衙门。
在专利局成立的第一天开始,礼部衙门立刻变得门庭若市,比吏部衙门还要热闹很多。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东林党官员果然就像朱舜所预料的那样,为了争夺家学专利争夺的头皮头破血流起来。
朱舜趁着这来之不易的清闲时间,亲自带着战略处的三位大才配合宋应星,对工业派的教育体系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张。
那些曾经已经建立好的工业小学和工业中学,如同星星之火一般,瞬间烧红了顺天府和天津府全境。
专利法的提出,给工业派扩大教育体系,只是一方面。
朱舜最更深层次的算计,就在于这个收缴纳银子。
天底下有钱的读书人最多只占二成,剩下的八成基本上都是贫寒学子,父母大多都是庄稼人。
很多都是全宗祠供养一名读书人,寄希望于这名读书人能够考上个功名,改变整个宗祠的命运。
全宗祠都是佃户,一年到头每家就能挤出那么一点粮食,供养一名读书人已经很吃力了。
这个时候又来了一个读书要收银子,这对于大部分宗祠来说都是承受不住的,毕竟上私塾也是要交银子。
而就在这个时候,工业小学和工业中学出现了。
不仅是贴出了告示,还让宣传署的人走街串巷跑遍乡野,传遍了工业小学和工业中学的情况。
凡是在工业小学和工业中学上学的学子,不要任何的银子,还给学子们提供一日三餐。
算计的重点,就是这个一日三餐是不收银子。
这一点对于东林党来官员来说不算什么,也不会在意这一个小小的改变,因为他们本来就不愁吃喝。
但这对于占了八成的底层老百姓来说,就像是在乡野扔了一捆炸药,瞬间的爆炸了。
底层的老百姓可不知道工业派和东林党在党争,更不知道工业派实力不行。
他们眼里只有那些黄土地,哪里能看到庙堂的东西。
他们只知道一点,工业派的官员在朝廷里做了大官,还做到了尚书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