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炷香一刻过后。
朱舜站在工人协会的戏台上,注视坐在下方的工厂主们,平静的脸容罕见的露出了严肃表情:“不瞒各位说,当前的形势很严峻。”
“东林党抬高柴薪价钱那件事,想必各位这段时间都听说了,形势严峻,本侯也不去多解释了。”
“只有一个要求,征用各位工厂里的工人前往京西,本侯将在那里修筑一大批工业化洗煤厂。”
朱舜说完这句话,工厂主们就连答应都顾不上,直接站了起来赶往各自的蒸汽工厂。
形式有多严峻,工厂主们比谁都清楚,他们本来想在今年冬天延续宋老太爷留下的传统,在顺天府各地施粥都没买到需要的柴薪。
工业化三个字意味着什么,工厂主们十分的清楚,对于老百姓的忧虑也消失不见了。
等到这批工业化洗煤厂开始运转,东林党只有哭的份了,那些花费高价收拢在手里的柴薪,全部都会赔的一个精光。
一炷香过后。
数目庞大的工人们,只用了一炷香的时间就集结好了,在各自的工厂主和管事带领下,前往了京西。
工人们长年累月形成的自律性,孔有德这些辽东将领见了也会羞愧,操练多年的军士还不如一群长工。
乡勇营的步枪兵们没有跟着一起过去,他们背负的事情更加重要,步枪兵们需要负责吃饭问题。
吃饭问题看起来只是一件小事,却是一件头等大事。
只有吃饱饭,这些每天要进行大量辛苦劳作的工人们才有力气干活,吃都吃不饱别说是劳作了,早就找个借口逃离了。
这个时候也就体现战略处两位大才的作用了,管事们也就能掌管二三十人,还是长年累月形成的一种默契。
人数一旦超过五十人,还都是不认识的生面孔,不仅掌管不过来,还需要大量的时间去磨合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