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 煤炭的分级

大明的工业革命 科创板 1132 字 11个月前

徐积薪指着这两块煤炭说道:“恩师,同样是煤炭,浮选出来的这两种煤炭,西瓜大小的煤矸石热效率勉强等于冬枣大小的中煤。”

“也就是说,以后驮贩煤炭只需要装上体积很小的中煤就可以了,大大节省了煤炭的运输成本。”

驮贩本银就是让煤炭成本大大提高的根本原因。

大明市面上的煤炭勉强算得上中煤,因为只是通过人手挑选出来的,挑选煤炭的速度慢的可怜不说,还含有大量的灰土和杂质,同样加重了中煤的质量,提高了驮贩本银,还会降低热效率。

工业化的洗煤可就不同了,浮选罚一次洗出来的中煤足够几百个苦力挑选一天了,这还只是一个洗煤池。

有了这个浮选法洗煤,初步实现了煤炭的量产化,廉价化。

从此煤炭就可以走进老百姓家里了,解决了柴米油盐酱醋茶里排在首位的柴的问题。

造福万民。

朱舜看着站在那乐呵的七弟子徐积薪,这小子从小锦衣玉食的不知道柴对于老百姓的意义,要是知道自己发明的浮选法洗煤会对大明老百姓有那么重大的意义。

这个时候早就跑到爷爷的坟前痛哭,一是完成了爷爷的心愿,二是这段时间以来因为没有守孝三年那件事徐积薪遭受了很多的咒骂和非议,心里憋屈。

朱舜在崇祯三年以前也不知道柴的重要性,这些年通过对大明风土人情的了解,已经有了一个很清晰的认知。

二弟朱四海在松江府,就专门去了解了松江府的风土人情,了解的比一般松江府官僚乡绅还要透彻。

松江府没有山陵林麓,只能用水滨的芦苇和田地里种植的落实当做柴薪。

但芦苇和禾杆哪有木材耐烧,也没有木材数量多,这也就导致了松江府柴薪价银远远高于周围的府县。

一担柴的价银高达一斗米,还不是陈米,而是新米。

京城一担柴的价银也不过是三升米左右,只是松江府的三分之一,可见松江府柴薪的价银高昂。

在人烟密集的河南这种情况更严重,河南汝宁的人烟十分稠密,人多了用的柴薪就多,以至于很缺乏柴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