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火器的历史性一刻

一句步炮协同说起来容易,想要真正做成涉及很多条件。

首先就需要一批标准化的火炮,标准化又涉及到千分尺、游标卡尺等精准测量工具,以及大量的熟工,还有机械打磨机。

机械打磨机又需要蒸汽车间,蒸汽机,高碳钢等等先决条件。

正是一步一步的完成了一个个工业化环节,直到今天才有了标准化火炮,少了一个环节都会让标准化成为一个空想。

完成这么多复杂的工业化进程,才有了标准化火炮,接下来还需要一批精通炮表的炮兵。

炮兵的操练,又涉及到主将的治军能力,有没有那个财力去长时间消耗大量银子培养炮兵,解决炮兵们的后顾之忧等等问题。

一位名将的诞生和一套新式战术的形成,不是一个两个人所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阶级努力的结果。

曹鼎蛟正是背靠朱舜这些年来的工业化红利,才能一步一步的搭建成了步炮协同战术。

难道工业派这些年努力的心血结果,不足以抹平双方的差距?

可以抹平。

曹鼎蛟缓缓放下了手里的西洋千里镜,只用眼睛注视地平线上奔涌过来的黑色大潮。

“距离1.5里!”

“风速4级!”

“温度低!”

耳边不停的传来总旗把总们的呼喝,一道道指令从已经培养出战术素养的总旗把总嘴里喊出,指挥每一门05型野战炮的小旗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