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斗米看出了恩师心里的困惑,解释道:“这是二叔花银子从西洋人那里买来的,那些西洋人真是不知圣人教化,毫无人性可言。”
“为了一些银子居然抢着把西洋的铸炮匠和学者送到松江府,听过来送铸炮匠的管事说,西洋人贩卖本国子民的热切都快达到疯狂的程度了。”
大航海时代的船长和所谓的航海家们,确实是一群人渣,为了金银没有不敢做的事情。
大明的晋商也好不到哪去,和那些渣滓一个德性,只要有银子通敌卖国那叫一个卖力。
朱舜想到那群通敌卖国的晋商,心情就有些不痛快,等到工业革命在北方五州府彻底铺开,有的是时间慢慢弄死这帮卖国贼。
师徒二人交谈了几句,西洋铸炮匠开始演示西洋的阳模铸炮法了。
首先要制作一个阳模,西洋铸炮匠拿来一根作为支撑体的锥型木材,用草绳密实的裹缠出大炮的形状。
裹缠出的阳模要比炮膛小很多,阳模表面距离炮膛最少有30厘米,就可以进行下一步了。
裹缠完毕,两名学徒用黏土和水也搅拌出了大量的泥浆,西洋铸炮匠把这些黏土泥浆一层层均匀的涂在阳模表面,每一次都要等干透了才继续糊下一层。
因为只是演示,没有那么多时间在这里等着一层层泥水涂上去,西洋铸炮匠演示了三四层就让几名学徒搬来了一个涂好的阳模。
西洋铸炮匠拿出铲子刻刀等工具,在干透的阳模表面进行矫正,就像大明铸炮法雕刻石蜡一样,把阳模矫正的和炮膛一致。
朱舜在旁边看了一段时间,就在西洋铸炮要开始演示下一步的时候,说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阳模再刷几层,最少要比正常阳模厚1厘米。”
厚1厘米?
赵斗米不解的看向了恩师,难道是要铸造更大口径的火炮,但也不对,哪有只大1厘米口径的火炮,只有不符合标准化的残次品才会只大1厘米。
朱舜也没有解释,只说了一句增厚最少1厘米便不说了,这个时候京师大学堂学子们听说山长找到了先冷却炮膛的办法,陆陆续续放下手里的研究走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