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 火炮标准化流程

大明的工业革命 科创板 1136 字 11个月前

朱舜走了过去,打量眼前的这根粗大炮管,炮沿和炮身表面有很多的毛边砂眼,看起来十分的粗糙。

两名学徒负责清理泥土,剩下的两名学徒拿出了打磨工具对炮身进行打磨,直到打磨成黑亮光泽的炮身。

大明的铸炮匠人一般对于泥模的制造没有任何的规范,只是凭借个人习惯进行铸造,只要肉眼看不出太大的差距大差不差就行了。

这也就造成了同样是一种重量的火炮,有的铸炮匠人铸造出来的口径是70mm,到了另外一名铸炮匠人手里可能就是80mm了。

在肉眼看来70mm和80mm,没有多大的区别。

这样一来,就不能保证炮弹的气密性了,毕竟不可能耗费那么庞大的人力物力给每门火炮配备专门的炮弹。

大明军队使用的火炮经常哑火,首先在铸造环节就有很大的问题。

大明军火公司就不一样了,每一门铸造出来的火炮,都要经过游标卡尺、千分尺这些精密测量工具的测量。

炮管的壁厚、口径、身管长度等等都要经过精密测量,凡是参数超过误差的,直接定性为残次品回炉重造。

测量合格以后才进行下一步的炮膛打磨,炮膛打磨的光滑以后,还要进行一次参数测量,不合格的还是回炉重造。

这也就导致了大明军火公司的火炮淘汰率一直居高不下,不过也让大明军火公司制造出来的每一门火炮都进行了标准化。

别说是用肉眼观测了,就是用精密测量工具测量,每一门标准化火炮几乎一模一样。

大明军火公司制造的每一样火器,成为宗藩世子们最炽手可热的火器,也不是没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