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大哥给你的伟人书籍,写的什么吗。”
朱四海默默点头,背诵起来:“革命不是请客吃饭.......”
还没背诵两句,朱舜突然大声的一起背诵起来:“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
“那样从容不迫,那样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让。”
“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兄弟俩的声音越来越大。
响彻在耳边,山顶,大风里。
最后响彻在心中。
朱四海松开紧握的拳头,看向远方的目光,从未像今天这样坚定。
朱舜还是紧紧拦着二弟的肩膀:“咱们要想消灭建奴,要想让全天下老百姓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让华夏民族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巅。”
“不媚洋,不崇外,让全世界媚中,崇中,只有一个办法。”
“打碎现有的社会结构,消灭晋商,东林,地主这些趴在大明和民族身上吸血的食利阶层。”
“创造出一个为大明着想,为百姓创造就业,用科技推动华夏民族不停前进的实业家阶层。”
朱四海在大兄的熏陶下,对于很多新鲜词都很了解,重重点头:“大兄放心,崇祯十年以前,必定发明出第一代蒸汽机船,并且实现标准化投入生产。”
二弟做的很多事情,其实已经超出了朱舜的预料,他也没想到二弟会创办北洋水师学堂。
掠夺了欧罗巴沉淀几百年的文化厚度才培养出来的精英学者,推动大明的工业化进程。
这让朱舜大为惊喜的同时,也有必要提点二弟几句:“四海,你在松江府做的很好,但是要注意粗暴的尺度。”
“倒不是兄长心慈手软,倘若粗暴的杀人有用,为兄早就主动去了辽东,笼络军头,掌握军权,来一波横推。”
“一个社会的结构是很复杂的,涉及到方方面面,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让大明变的更糟。”
“就拿推动纺织业的初步工业化来说,其实早在崇祯二年朱氏纺纱机发明的时候,为兄就可以让出一部分利益给将种子弟或者勋贵,大规模的推动纺织业的工业化。”
“但是为兄没有,那样肯定会造成大量的农民破产,更多的人流离失所,成为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