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了周员外的棉花钱,再把三叔的分红给他,拿回去买米养家,不多不少还剩下二十一两银子。
正好够一台水力纺纱机的材料钱,还多一两银子。
朱舜自掏腰包在王恭厂买了杉木熟铁,拿出多的一两银子交给几名工匠,让他们打造了零部件。
这些零部件单个看起来没什么,只有当零部件组装起来,才是一台巧夺天工的水力纺纱机。
人多力量大,只用了几天时间就把零部件打造好了,朱舜在放衙以后把零部件拉到了朱氏纺纱厂,一点一点的把零部件组装了起来。
永定河边上,朱舜看着第二台开始运转的水力纺纱机,忍不住笑出了声:“一个月两台,两个月四台,三个月八台,四个月十六台。”
“一台水力纺纱机,只要一年的时间就能倍增到两千多台,这种成倍增长的感觉真是太爽了。”
不是爽,这种一层层翻倍的感觉,让旁边的三叔感到了一种恐惧感,倍增的太过夸张了,夸张到都让三叔朱忠礼以为这只是一场美梦。
只用一年的时间,从一个差点连二十两银子都凑不出来的贫寒家庭,一跃成为一年赚超过一万两白银的大商贾,谁敢相信。
朱舜知道身边的三叔理解不了,即便是当朝首辅来了也理解不了,没办法,这就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力量。
站在最前面的老爹朱忠仁,猛的拍了一下胸膛,差点把补丁衣服给拍烂了:“那不就是说,明年老爹我也是老爷了。”
朱舜赶紧配合着喊了一句:“朱老爷,小的就退下了。”
朱忠仁转过身子,看着遛走的儿子,笑骂道:“这个小兔崽了。”
想起来一件事,朱忠仁看着晕乎乎的老三,踹了他一脚:“三儿,别在这里傻站了,赶紧去联系媒婆,咱们老朱家是时候兴旺香火了。”
说完这句话吗,朱忠仁还真的有几分老爷做派的背着手走了,还没走几步,突然又想起来一件事,回过头来说道:“咱们家现在算是出人头地了。”
“要找就要给孩子们找些好娘子,记住一点,家庭不重要,但是一定要知书达礼。”
老三朱忠礼听到大哥说了一句文绉绉的知书达礼,嘿嘿一乐:“知道了大哥,这件事你就放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