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及此,四爷心里仍不是个滋味。
就在这时,他却听见皇上道:“……一月前,朕收到杜陵郡王的来信,大概就是这几日会带着温恪的女儿进宫,到时候你随朕一起见见他们吧。”
四爷那颗阴郁的心顿时就明朗起来。
从前碰上这等事,皇上带的可都是老二。
三日之后,蒙古博尔济吉特氏瓮牛特部的杜陵郡王就进京了。
在弘昼的熏陶下,乖乖小子弘暟也爱上了烤红薯。
对弘昼这三个小崽子来说,谁人来乾清宫拜见皇上他们并不关心,毕竟乾清宫内永远都是门庭若市,不是这个来,就是那个来,他们关心的只有好吃的。
他们,指的氏弘昼与弘暟。
至于弘历,他每日的重心还是放在了念书上,每每碰到什么不懂的问题还会去请教皇上,更道:“阿玛说了,皇玛法是饱学之士,当初年轻时参加科举还高中了,学问比柳老先生与方先生还要好,若我有什么不懂得,就来请教您。”
皇上只觉得心情很好。
这三个孩子,一个顽皮,一个乖觉,一个好学……不由让皇上觉得看到老四等人当年的影子,更觉得自己年轻不少。
可在皇上心底,他最喜欢的还是弘昼。
话说回来。
今日弘昼找魏珠从御膳房弄了一筐子流心红薯,这等红薯乃是可遇不可求,遂拉着弘历一起去御花园去烤红薯。
挖坑,生火,丢红薯……一整套动作弘昼已是烂熟于心,香甜的味道很快钻入每个人的鼻尖。
弘昼更是咽了口口水,认真道:“以我多日烤红薯的经验,大概再等一会会这红薯就能烤好了。”
“我听魏公公说这筐子红薯极好,若烤好了轻轻抿一口比空口吃了蜂蜜还甜,我已经差人给咱们取了大红袍来,苦苦的茶再加上甜滋滋的烤红薯,一定很好吃。”
“待会儿咱们可以去凉亭吃,一边吃一边赏美景。”
这下别说他了,就连弘历与弘暟都忍不住咽了口口水。
三人便都撅着小屁股,目光灼灼盯着火堆。
闻着红薯的香味越来越浓郁,眼瞅着这红薯就要烤好了,却从天而将一捧雪,“兹拉”一声就将熊熊熊燃烧的碳火浇灭了。
一同浇浇灭的还有弘昼那颗炙热的心。
弘昼下意识起身,嚷嚷起来:“你做什么?”
如今他不光在雍亲王府,甚至在紫禁城都声名远扬,谁都知道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小霸王,就连骄纵如宜妃娘娘与他交手过几次,也只敢在太后娘娘跟前上上眼药,而非亲自与弘昼交锋。
说实在的,许久没碰上对手的弘昼还觉得有些无聊咧。们还有一大筐子红薯了,待会儿我不念书也不写字,就陪着你烤红薯好不好?不,我烤好了喂你吃好不好?”
弘暟更是道:“是啊,弘昼堂弟,好男不和女斗,不要和那等不讲理的人一般见识,可别因为这等人气坏了自己身子。”
他们两个又是哄又是劝的,弘昼仍是气鼓鼓的,宛如一只小河豚。
等着弘昼刚回到乾清宫,就有小太监前来传话:“奴才见过三位小阿哥,皇上说杜陵郡王带着小格格来了,请三位小阿哥过去说话了。”
弘昼心里这才稍微舒坦些。
皇玛法果然疼他,如今已想着带他见客了!
谁知弘昼走到御书房门口,却是惊呆了。
他只见方才那蒙古小格格乖乖被皇上抱在怀里,面上不复方才的骄纵霸道,反而是一派温婉之色,这样子要多乖就有多乖。
他惊的连行礼都忘记了。
还是弘历拽了拽他的袖子,这才带着他上前请安行礼:“弘昼/弘历/弘暟见过皇玛法。”
“见过杜陵郡王。”
皇上含笑道:“弘昼,还不快来见过你表姐?”
那蒙古小格格面上含笑,从皇上身上下来,笑看着他们道:“纳米亚见过三位小阿哥。”
“纳米亚要与父汗在紫禁城中住些日子,若有什么做的不好或不对的地方,还请三位小阿哥多多包涵。”
多乖的小女孩啊!
多招人喜欢的小女孩啊!
甚至她说这话时,水汪汪的大眼睛看向弘昼等人,眼睛好像会笑似的。
不说一旁的杜陵郡王,就连皇上都微微颔首,对她很是满意的样子。
可弘昼他们三人可谓三脸懵逼,三人互相对视几眼,眼中皆有茫然和无措。
这是唱的哪一出?
这蒙古小格格是戏班子出身吗?怎么变脸变的这样快?
正在气头上的弘昼却觉得这小丫头太会伪装了些,顿时是更生气了,扬声道:“你,你……这世上怎么有你这样的人?”
“你还好意思说若你有什么做的不对的地方要我们多多包涵?你,你当着皇玛法和你父汗的面真的是太能装了,方才你对着我们,可不是这样子的?”
不说还说,一说他是愈发觉得方才那一窝烤红薯实在可惜,当即就一头扎到皇上怀里,嚷嚷道:“皇玛法,您一定要替我们做主啊!”
皇上微微一愣,继而哈哈大笑起来:“原来你还有委屈的时候?朕还以为向来只有你将别人气的嗷嗷叫了。”
他拍了拍弘昼的肩膀,以示安慰,更是看向弘暟道:“方才发生了什么事,你说来与朕听听。”
弘暟虽也生气,但他没有弘昼这么大的胆子,更不敢当着杜陵郡王的面告状,遂一五一十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都道了出来。
谁知道皇上与杜陵郡王听说这事儿后,脸上是笑意更甚。
皇上更是打趣看向弘昼:“看样子蒙古小格格的确是名不虚传,泼辣得很,朕还是第一次见有人将你气成这样子。”
弘昼的嘴撅的都能挂起油瓶来,掷地有声道:“皇玛法,不是我怕她,而是来者是客,她又是小姑娘,我不愿与她一般计较,丢了我大清的脸面。”
若他想要报仇,不说百种法子,起码十种法子是能想出来的。
皇上微微一愣,继而是哈哈大笑起来。
杜陵郡王面上更是露出赞许之色,道:“恭喜皇上,贺喜皇上,臣原先就听说一众皇子们出众,没想到您的皇孙也是格外明白事理,也难怪大清昌盛。”
“有这样的皇子皇孙,实在是皇上之幸,更是大清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