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1 章 6w6营养液加更

浑邪王的部下如需帮助,以前汉军俘虏的匈奴人可随他们在外面安家落户。但有个前提,这些俘虏必须在一年之内教会浑邪王部耕地种田。

浑邪王思索片刻就答应下来。

他救不了休屠王的家人以及部下,至少可以叫以前的同袍脱离奴籍。

霍去病走后,浑邪王把他的来意告诉族人。族人感慨冠军侯上可战胜他们,下可安抚他们。

翌日,霍去病又去京郊大营找浑邪王。浑邪王告诉他,族人请他代为感谢大汉天子。霍去病立刻回去复命。不过五日,京郊大营的四万多匈奴人就少一半——被各地官吏带走。随行的还有已经学会种田甚至修房的匈奴俘虏。

上林苑以及宫里的俘虏少了许多,正好用休屠王的家人以及部下填补。不过几日京郊大营的匈奴人只剩三成。其中两成半等着跟县丞走的族人修好房子把他们接过去,剩下的人搬去茂陵和长安周边村里。这些人不是匈奴小王就是当户,朝廷承诺他们的房子由朝廷出人修。

匈奴抵达长安之前,各村里正就劝村民接受匈奴人。很多人强烈反对。里正就问大汉不接受他们,他们明年继续在边关作乱,大汉又该如何应对。

打!

里正又问打仗会不会死人?大将军几次出征是不是只有一次全甲兵而还。战死沙场的将士有没有父母,是不是别人的儿子。

朝廷不会因为浑邪王的投降就跟伊稚斜单于和谈,也不会同匈奴和亲。匈奴来年再敢侵扰大汉边民朝廷依然会同匈奴交战。而打的目的就是叫匈奴投降。

过些年匈奴人皆归

汉,大汉军民还至于寝食不安吗。前倾。

卫子夫过去扶她一把,

刘彻后退当花瓶。

小太子给太后带来一个用南越棉做的褥子,

足足有二十斤重。太后可以铺在寝室榻上,也可以铺在她平日里跟宫女下棋,跟公主们闲聊的榻上。厚实柔软,比蚕丝起热快。

太后有点失望:“据儿,这样的褥子哀家有了。留着你自己用吧。”

“皇祖母,不一样。这里头的棉花不是西北棉,是东南棉。”

太后不解:“有何不同吗?”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昭平君和公孙敬声频频往秦岭跑已经引起太学学生注意。最迟年后种棉花的时候就会被隆虑公主和卫孺发现。小太子答应帮两位表兄,自然不可言而无信。

“不如西北棉柔软。”

太后越发糊涂:“那为何种这个东南棉?”

“因为不是孙儿种的啊。这是陈家表兄和公孙家表兄种的。”

殿内所有人齐刷刷转向小太子。

太后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刘彻令他再说一遍。太后抓住大孙子的手:“陈家?昭儿?不不不,不可能。”说出来自个忍不住笑了,“他会种棉花?他不糟蹋棉花哀家就谢天谢地了。”

小太子只说因为两位表兄看到他的棉花稀奇,他顺嘴问他们想不想种,想种的话他出钱,棉花收下来允许他俩用棉花抵。虽然他没有那么多棉籽,但可以找东越和南越人买棉树。

随后小太子又说两位表兄很认真,事事亲力亲为。考虑到人手不足,他们打算年后先种一千亩,有了经验再扩大种植。

太后跟听天书一样:“据儿,我没听错?公孙家的敬声?”

小太子点头。

太后摇头,不敢相信两个小纨绔凑到一起能成事。

这这谁信呢。

刘彻也不信:“据儿,这就是你给父皇准备的惊喜?”

“才不是呢。”小太子摇摇头,“皇祖母,你高兴不?”

太后高兴!

隆虑公主当着她的面要给孩子提前买命,太后嘴上骂她,心里难受,心疼她为母不易。

“可是,哀家怎么没有听你姑母提过?”

“姑母不知道啊。”

卫子夫:“你姨母也不知道吧?”

太后搂住孙儿直呼他了不得,竟然能瞒她们这么久。

刘彻也挺意外:“有些日子他俩一到休沐就去找你就是因为这些棉花?”

“差不多吧。”小太子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