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傅,怎么不讲了?”
小太子上课,韩子仁、吴琢等人就闲下来。以防太子找他们,几l人就在正殿廊檐下坐着。听到偏房静下来,几l人过来,朝室内一看,脱口而出:“殿下又睡着了?”
石庆苦笑:“我大概不适合当老师。”
韩子仁慌了,朝中百官可没几l个省油的灯。换成别人太子宫还有消停的时候吗
“您且不可妄自菲薄。能让陛下和太子殿下满意的太傅,满朝仅你一人。”
石庆看着呼呼大睡的小孩:“这还满意呢?”
韩子仁点头:“太子不满意的话,除非陛下陪读,否则早跑出去玩了。”
石庆看着小小的太子问:“殿下不怕陛下训他?”
也得陛下舍得才行。韩子仁心里这样想,嘴上说:“太子年幼,无知无畏啊。”
石庆赞同,他儿子这么大的时候敢爬城墙,也不怕摔成一滩烂泥。
“那先这样?”石庆拿不定主意。
韩子仁抱起小孩:“上午先这样。殿下醒来我陪他下棋踢球。”
石庆看一下他写的字,“
这些?”
“不是学过了吗?”吴琢问。
石庆:“我怕殿下忘了。”
吴琢头疼,这一刻无比理解陛下的无奈:“太傅,陛下说过,殿下聪慧过人。”
“所以不用复习?”
吴琢一脸沉重地点点头。
石庆讷讷道:“哪是聪慧过人。分明是天才啊。”
“只是聪慧过人。”吴琢怕老实人听不懂,又重复一遍,“只是聪慧过人。”
石庆人实在但不傻,他也是饱读诗书之人:“我明白。”
吴琢:“我送太傅。”
石庆步出太子宫,禁不住嘀咕:“原来陛下知道太子早慧啊。”
韩子仁放下帷帐出来,看到吴琢已经回来:“回去了?”
吴琢点头:“太傅不傻啊。”
“能被放到郡国当太守,还没出乱子,被陛下召回长安当太傅,怎么可能真跟石头一样。”韩子仁忽然想起一件事,“他出去的时候没人看见吧?”
吴琢点头:“离宣室这么近,怎么可能没人。”
“改日提醒他,如果有人问他怎么这么早下课,叫他说殿下得学别的,而别的他不擅长。别说太具体,这样不容易露馅。”
吴琢明白,不能叫外人知道小太子不爱读书。
皇帝陛下嫌太子不爱读书,旁人会认为陛下谦虚。太傅不经意间说出太子上课睡觉,百官会认为太子是个小纨绔。到时藩王会忍不住蠢蠢欲动,黎民百姓也会担心大汉后继无人。
虽然小太子很不给太傅面子,石庆也不希望世人误会小太子。吴琢一跟他说明白,石庆想也没想就答应下来,除了帝后,无论谁问他太子的事他都不说。
这次过后,石庆又调整一下教学方案,直到冬至小太子都没有再睡觉。
冬至离过年还有近两个月,刘彻很心疼儿子也不可能这么早放石庆回家。
石庆教到腊月初七,刘彻给儿子放假,来年正月二十开课。
腊八这天早上,刘彻的早膳送到太子宫跟儿子一块用。刘彻看着埋头喝粥的小孩问:“年前年后可以休息四十天,满意吗?”
小太子瓮声道:“父皇最好!我最喜欢父皇!”
“年后朕给你找个剑师?”
小太子点头。
刘彻挑眉:“上五休一?”
小孩猛地抬头。
刘彻乐了:“逗你呢。还跟现在一样上四休二。”拿出手帕给他擦擦小花脸,“吃粥用嘴巴,不是用脸。”
“父皇,以后你自己用膳吧。”
刘彻的手僵住,朝儿子脸上拧一下:“朕上辈子欠你的?”
“儿女是债。”小太子不待老父亲发火,“皇祖母说的。父皇是她最大的债主。”
刘彻到嘴边的话生生咽回去:“以后少去东宫。”
“皇祖母问我怎么不去看她,我可以说实话吗?”小孩眨着大眼睛看着老父亲。
刘彻扬起巴掌:“朕不敢打你?小孩点头,给吴琢使个眼色。吴琢把小箱子递给他。公孙敬声下意识接过去:“给我的?”
“给你添妆啊。”
公孙敬声手一抖,差点把箱子扔出去:“不懂别胡说。这不叫添妆,这叫温房,祝我乔迁新居。”
小太子点头受教:“我记下啦。孙孙,我走啦。”
“干什么去?”
小孩指着东市方向。
“我跟你一块去。你去对面了吗?”公孙敬声是指公孙家大宅。
小孩摇头。
公孙敬声也不希望他去。
虽然小太子嘴欠,贪玩,但心底纯粹善良。他不希望不学无术的堂兄,成天想嫁进侯门的堂姊把他教坏了。
公孙敬声披上斗篷,拉着他的手:“我到东市再用饭。”
“小阿姊换牙,我要给她买几l样美食。不用嚼的。”
公孙敬声:“除了粥没别的。”
“看看啊。”小太子今天有别的事,就逛到下午才回去。
刘彻发现离儿子近也不好。他在殿内能听到马车声,知道儿子何时出去的。下午迟迟不见他回来,刘彻没心思批奏章:“天快黑了,太子怎么还不回来?”
春望不知该不该说实话:“陛下,有没有可能太子没有直接回太子宫?”
刘彻面色不善。
春望不敢迟疑:“殿下先去的椒房殿,从椒房殿走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