昊轩感觉,自己的心胸都在这一刻被打开,仿佛也成了一个俯瞰众生纵观千年的修道真人,淡看云起潮落,静听风过花开,灵魂都像是出了窍正驾鹤游于太虚之间。
真正的心旷神怡!
现在,昊轩仿佛有点理解为什么青云子会给人一种亦仙亦幻的感觉。常年置身于这样的地方入静修炼调息吐呐,纵然不会真的骑鹤飞升成仙,心中必是一片清明,眼界也会变得开阔,整个人的性情也会显得异常的豁达与淡静。
环境与经历,造就一个人的性格与气质。
“敢问公子,可曾修道?”青云子突然问道,嗓音固然清脆悦耳,但语调徐缓而通透,听起来真不像是一个妙龄女子,倒像是一个修炼了几十年、已然看破红尘心无旁鹜的得道真仙。
昊轩微笑着摇了摇头,“在下一介俗人,资质鲁钝蒙昧未开,既无根骨也无机缘,从未尝试过要去修仙了道。”
“公子过谦了。”青云子说道,“依贫道看,公子非但根骨奇佳,还颇富道缘。公子倘若修行,或可得大道。”
“哦?”昊轩疑惑道。
青云子抖了一下拂尘,说道:“贫道见公子风雅超然清峻通脱,气宇之间仿似带着一股几追仙姿的烟云水气,让贫道误以为公子也是修为精深的同道中人。于是就有了方才的唐突之问。”青云子转过脸来,面带微笑的看着昊轩,说道,“适才得知公子并未修道,贫道不由惊叹,想必俗世之间能像公子这样风骨奇异的青年才俊,已是绝无仅有。公子,真乃人中龙凤!”
“咳......仙姑谬赞了!”被人这样夸赞,昊轩真感觉有点浑身不自在。
“公子如果以为贫道是在吹捧你,那就是大错特错了。”青云子不以为意的淡然道,“我自幼追随家师归隐嵩山修行布道十余年,清心寡欲断绝红尘,饥食松饵渴饮山泉,夜卧藤床青灯古籍,常以辟谷导引之法引天地精华入炼玄丹以求三清上境,是真正的方外之人。贫道除师门上下以外,很少结识世俗凡客。此前我与师兄云游布道途经此山,见此处峻极于天、接壤云海,颇像我追随家师修炼隐居多年的嵩山双泉岭,于是就留了下来结草为庐划地而居,便有了这青云观。”
说到这里青云子顿了一下,颇为认真地说道:“至入观以来,公子是我见过的第一个俗门男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