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名?民户私藏铠甲,这是犯了国法的谋逆大罪!
没有?厂卫会把铠甲放到他家地窖里的…
从京师向外一圈圈扩散开,宣大军、西南军一个向西,一个向南,吹响了勋戚阶层中的大清洗号角。
北直隶各州府的官吏,也被牵连,一层层的落马革职削籍。
官员好说,下层的吏,基本上可以说是清洗一空,牵连不深的足有将近十万户,尽数在寒风雪花中,迁往辽东,补充那里的人口。
空出的位置数不清,西南军、宣大军一队队的人落籍于北直隶各府县,充为吏,或乡镇村庄的保甲。
为了防止两军抱团,造成地方上尾大难除,掣肘朝廷。每个县,详细到下面的保长、甲长,都是两军交错派遣。
一直忙到十一月,宣大军和西南军也被一层层刮除,兵员都到了地方上进行安置,两军除去马少先和蒙古兵,就剩了两万不足…
这下,朱弘昭终于松了口气,解决了卧榻之侧的隐患,也将战功最盛的两个军团也肢解的差不多了。
只要制度运行的好,有足够的老军骨干,补充足够的军械、粮饷,随时可以再拉出一支大军,没什么好心疼的。给出征辽东的将士们一个好归宿,也是他
的心病。
同时,各军将领封赏也在讨论中,落下帷幕。
宣大军和西南军的统帅,何冲与熊延弼都是戴罪立功,所以消除前罪,各回原职。
宣大军团,何冲还是大同镇总兵,掌征北将军印;王朴为宣府总兵,郭谅为大同副总兵,刘高旭为宣府副总兵。宣大镇守中官刘时敏擢为司礼监掌印,两镇镇守改为太原、大同、宣府三镇镇守,由赵期接任。熊延弼为南京兵部尚书,去管这个朱弘昭的心病之地。
同时这三镇设立为代晋军团,以晋王府与代王府出宗室英杰弟子数人,担任各营镇抚使或监军使。
马少先为彰义侯,河套地区设立一省,为宁夏。同时设立宁夏军团,延绥镇、宁夏镇并入,这两镇卫所合编,另在宁夏省将裁撤的卫所番号重设,设立征西将军印。王威以左都督,掌征西将军印。宁夏巡抚是宣大军前军监军,右佥都御史升徐日久。
更西一点的甘肃镇、固原镇合编为秦凉军团,特
设安西将军印。同时甘肃改土归流,设立甘肃省。以徐光启为甘肃巡抚,杨肇基为大都督外派,掌将军印加大,为安西大将军。秦凉军团的将军号还会改动,安西是西域以后设立的将军印,西域那边设立边防军队,将会是安西军。
京畿,将山海关沿线以及蓟镇、天津镇、保定镇并入设立的京畿禁卫军团,设立骠骑将军印,以女将秦良玉掌印,升右都督。
辽地的奴儿干都司继续保留,却将黑龙江流域以南划分为三省,为辽宁省、朝鲜省、黑龙江省。辽宁省囊括辽东辽西,是精华之地,封朱弘林为辽王,安邦彦升右都督,掌辽宁军团所设的镇东将军印,秦朗为辽宁巡抚。
至于其他地方,这时候实在是太冷了,移民多少,会死多少,只能一步步开发。
山东的登莱两镇,合编为登莱军团,改为水军。以老将沈有容掌镇海将军印,升左都督。
朱弘昭酝酿很久的东西,在给天启下葬后,顶着
天启年号的时候,搞完了。
一口气设立五个省,其中的官帽子是很多的,只要军队能守得住,文官们高兴还来不及。这也大大缓解了,文官之间,诸党之间的竞争压力。
然而,天启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申时四刻,南直隶的应天、苏州、松江、凤阳、泗州、淮安、扬州、滁州等六府二州俱地震,扬州府最为猛烈。
这场地震,给即将过生日,年后正式登基的朱弘昭蒙上了一层阴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