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任重道远(一)

大明宗室 孤君道 1432 字 11个月前

不管宋应星懂不懂《天工开物》上面的技术,但他这种重视技术的态度,做个工部尚书足矣。

在京师稍稍安稳之后,沈阳与辽阳大捷的消息传来,朱弘昭开始对江南的工匠下手,一口气让工部准备从江南遴选三千户匠户入京。

江南的钢铁制造技术,真的非常的牛。

他只知道炼铁的时候放石灰能去除杂质,而这个技术春秋战国时就被老祖宗掌控了。江南那边海贸发达,能制造出重达千斤的船锚。

而这船锚,是纯钢的,连漆都不用涂,可以跟着船漂洋过海,不惧海水腐蚀!

这种金属制造技术让他眼馋,要知道铁锚主体是浇铸而成,锻接在一起的,能一次浇铸出这么大的家伙还具有抗腐蚀性,这种技术他哪能不眼馋?

他不知道,江南的船锚在后世检测时,硫磷等杂质含量低于0.01%,要知道按现代工业的标准,硫磷小于0.035%就是优质钢,小于0.025%就是高级优质钢。

而江南海贸,除了传统的茶叶、丝织、陶瓷等物,铁器也是不错的贸易资源。往往一船船满载着铁锅去南洋,甚至有的会不远万里卖到欧洲…

没错,此时的欧洲因为铁匠行会的技术垄断,也因为他们的主要业务是锻打骑士用板甲,导致那边缺乏生活用的铁制品。

祖先真的很强大,这一点不能否认,应该仰望,并激励自己。

辽东形势可以说是胜券在握,朱弘昭开始抽调京师精良工匠进行分门别类,合适的补充到齐王府匠作坊,余下的进行冲压锻造技艺攻克,因为他要发行金银币。

即将继位,他要为明年发行的新币做准备,他的年号

未定,所以铜币上的印字可以忽略,他要做好技术储备,为冲压铜币做准备。

不过他已经下令冲压一批金银材质的天启通宝,算是实验。

铜币的优良与否,只有两个主要标准,第一是份量足不足,百姓很关心这个问题。第二是冶炼、冲压技术是否精良。如果有第三,那就是纹饰是否美观。

一个皇帝的时代,国库是否充盈可以从钱币上看出来。如崇祯皇帝,他刚登基时,国家有钱,有足够的资源储备,铸造的崇祯通宝分量十足,后来就不行了,质量越来越差。

而永乐通宝,更是铸造了很多很多,作为赏赐赐给南洋各朝贡小国。整个日本,哪怕丰臣秀吉还是已经统一的德川幕府,此时的硬通货只有三样:金、银、永乐通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