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毛文龙(一)

大明宗室 孤君道 1463 字 11个月前

熊延弼把镇江大捷说成是“奇祸”,但这人就这脾气,朝中诸人都不以为意。叶向高则担心熊延弼的话寒将士们的心,当然更主要的原因是借故批评熊延弼上奏天启:“臣窃谓国家费数千万金钱,招十余万士卒,未尝损奴酋之分毫,而文龙以二百人,擒斩数十,功虽难言,罪于何有?以为乱三方布置之局,则此局何时而定?以为贻辽人杀戮之祸,则前此辽人杀戮已不胜其惨,岂尽由文龙故。”

朝中只给了毛文龙一个官帽子,还非议不断。原因可能就是毛文龙的出身是武人,而不是进士领兵。

镇江大捷后,位于毛文龙后方的登莱巡抚陶郎先对朝命阳奉阴违,不发一兵一饷相援;建奴却相当重视,先后派黄台吉、阿敏等率精兵五千人攻打镇江。

毛文龙麾下只有一百多人,孤军难支,不得不携军民退入朝鲜。

黄台吉等追击过鸭绿江,遣使暗通义州府尹郑遵,郑遵经朝鲜国王李珲的同意,与建奴联合。朝鲜、建奴大军合围毛文龙部于林畔,毛文龙率部进行了激烈抵抗,一日七战,杀伤相当,彼此战损相差无几。

建奴损失不起…

于是退兵。明将丁文礼、吕世举等牺牲,但一百九十七名追随毛文龙深入敌后的勇士,如尚学礼、王辅、张盘、尤景和、王承鸾、陈忠、时可达等,很多在恶战后幸存,并成为毛文龙开镇东江的核心力量。

林畔之战后,毛文龙以皮岛、铁山及宽叆山区为根据地,招募难民,以老弱者屯种,精壮者为兵,从无到有,逐渐发展成一支海外劲旅。天启二年六月,明廷正式任命毛文龙为平辽将军总兵官,挂征虏前将军印,开镇东江。天启三年二月,加都督佥事衔,赐尚方剑。

如果没有朱弘昭的到来,再过一年老奴扛不住,

会遣使与毛文龙议和,结果人被绑到京师,毛文龙进位左都督,拿到了武人最高的军职。

东江镇建立后,毛文龙一面招抚因战火而流离失所的辽东百姓,前后接济安置数十万人。一面遣将四出,不断深入建奴腹地,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逐渐成为后金大患。

对于东江镇的作用,王在晋在辽东经略任上曾奏言:“今有毛文龙在焉,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者也。《兵法》:‘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凭鸭绿之险,居隔江之近,文龙得其所矣。奴欲长驱而肘腋之间有虿毒焉,奴一动而毒发,屡攻之而不能去其毒,其天意留之以制奴之死命者乎?…奴之畏文龙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