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当时的朝鲜是一个深受儒学影响的国度,李珲在建奴和宗主之间的游离,以及在政治上过于残酷的改革,使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朝鲜大臣、王室成员受到觊觎王位的其他贵族蛊惑,使李珲处于众叛亲离的境地。
朝鲜举国上下都感激于宗主明朝的“再造之恩”,不能容忍对天朝不忠的事情出现。天启三年春天,在李珲左右任事的亲侄绫阳君李倧见李珲身患疾病,于是令心腹陪臣建议将西人党的平山节度使李贵教练兵马五百人调入京城“防御”。
三月十二日,朝鲜发生宫廷政变。
李贵、李适、金自点等人在仁穆王后和新崛起的南人党势力的协助下,召集军队在绫阳君的别墅内会合。
当晚,被李珲杀了儿子,并打入冷宫仁穆王后,让人
在庆云宫内举火为号,李倧率领李贵等人以救火为号打入庆云宫,发动宫廷政变,将李珲绑缚,押到仁穆王后面前接受训斥,然后宣布废黜其王位,李珲也被用石灰弄瞎双目,与儿子一起被囚禁起来。
明朝是一个根深蒂固的崇尚纲常伦理的政权,与朝鲜一直沿袭着传统宗藩关系。朝鲜人擅自发动政变废除一个合法且与明有交的宗藩君主,绝对是一件忤逆不道的大事,是明朝所不能接受的。
负责节制登莱、东江和朝鲜的登莱巡抚袁可立第一个就表示了明确的反对意见:“看得废立之事,二百年来所未有者,一朝传闻,岂不骇异。”
袁可立立刻上疏明天启皇帝:“李珲袭爵外藩已十五年,于兹矣,倧即系亲派,则该国之臣也。君臣既有定分,冠履岂容倒置。即珲果不道,亦宜听大妃具奏,待中国更置。奚至以臣篡君,以侄废伯,李倧之心不但无珲,且无中国,所当声罪致讨,以振王纲。”
于是,朝鲜人再次吓尿了。
别说袁可立,光一个在朝鲜驻扎部队的毛文龙,就能将李倧收拾了。
六月初朝鲜使者团队来登州拜见袁可立,袁可立懒得搭理这些目无纲纪伦常,无视宗主权威的叛徒,直接下令
不见。还让人收缴朝鲜船队的兵器,开具收条封存起来。
可朝廷此时要和建奴干一架,需要朝鲜辅助毛文龙,这个事是由袁可立负责的,他又不想搭理这些人,就带着来见齐王,想听听齐王的意思。
是承认这个残害伯父,篡位的李倧,还是从朝鲜宗室选择一个继承王位。
这种事情归朝廷礼部、鸿胪寺管理,但即将开战,齐王的意思,也可以代表朝廷的意思,除非齐王被人杀了。别说齐王,朝鲜此时归袁可立管,他意见也能决定朝鲜的王位归属。
历史上也因为兵力捉襟见肘,袁可立考虑后做出处置意见,可以承认李倧的王位,但必须等朝廷下诏书赦免他的罪过后,再派人教育教育他,才能当这个王。
这是特殊情况特殊办理,如果没有建奴在旁,明朝绝对狠狠收拾一下朝鲜。
可袁可立的仁慈和高远立场并没有给他带来好处,历史上的五十年后,朝鲜君臣依旧将袁可立的处置办法怀恨在心,在清廷开馆延修《明史》之际派出专使来中国进行“辩冤”,在清朝康熙皇帝面前大告前朝袁可立的御状,并交结、说服清朝高官让其改写前史。
表示,如果不改写的话就连朝鲜这个和中国在文化上
一脉相承的属国对后世子孙也不好交待,毕竟这是李倧一系的黑历史,不从《明史》上抹除,不利于他这一系的统治…
用朝鲜国王李焞自己的话说,他康熙十五年的奏疏是为了却先王的宿憾,为祖先洗雪冤屈,请求在编修《明史》时按照他的意思记录这段历史,替自己的祖先“正名”,并宣示天下。
朝鲜国王为自己的先祖不厌其烦地辩解,并强调说当时袁可立等明人所看到的情况是不全面的,自己先曾祖父所发动的政变是光明正大的,并没有阴谋在里面…
这种要求和说法,后世的国人一点都不会觉得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