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弘昭微怔,道:“王兄有秀才功名,若去找家父。旁的不说,百户之职都有些低了,为何偏偏来找小弟?”
醉醺醺一笑,王敦盛道:“明眼人都知道贤弟深居浅出,一言一行却在右路极具分量。若有贤弟举荐,参将大人必会予以重任。大同左卫的刘良佐,连个生员都考不上,有贤弟看重,半载时间升为千户所佥事。有这等先例在前,愚兄为何放着捷径不走,去和参将府幕僚争夺那小小的独木小桥?”
“王兄过誉了,不知王兄擅长何物?不瞒王兄,小弟蒙家父、师尊看重,也不能随意举荐。否则办错了事,家父也会惩处小弟。”
明眼人都知道,大同右路会随着朱以溯地位稳固,而会快速发展。光是雷厉风行将天成、镇虏两卫卫所军制重
建,就让无数人有心人看到了机会。
右路有四个卫所,一个守备千户所,全部复兴将会有近三万衣食自备,能耕能战的大军。再加上新平堡参将的三千战兵,阳和口的两千守备战兵,永加堡游击也是近三千战兵。
这就前后四万大军,若有战事,光这四万人堆也能堆出不少军功。大明最重军功,即使武人地位低下,可军功升迁真的很快。
开春春耕的顺利进行,不少科举无望,心思活络的秀才有刘良佐这个成功的先例激励着,都赶赴新平堡投入参将府,担任幕僚从事。
读书为的还不是做官,既然当不了清贵的文官,那当个武官也不错,品级摆在那里,青史留名说不上,起码族谱什么的还是要着重描写的。
当了武官,自己生活也能好上不少。更能积攒家底人脉,全力供养子弟读书,也不失于一条好路子。
而王敦盛看的更远,他看到的是右路将来可能拥有的军功。山阴王家也是军户世袭军官,虽然是书香世家,身在边镇也知道军功是怎么一回事。
只要有军功,上上下下都是要分润一下的。只要能得到上级的信任和垂青,有了军功分上一点,提个一级不是
问题。
轻咳两声,王敦盛正色道:“愚兄不通军略,也手无缚鸡之力。却也不是那等腐儒,平日好读杂学,尤好农学。在国子监时,主要研读律令、算学。”
为了表示自己有真材实干,王敦盛讲起了自己在国子监学来的东西,顺带说到徐光启。
徐光启大名现在也是响当当的,后世也算得上是如雷贯耳。尤其是和一个叫什么麻豆外国人翻译西方数学著作,如三角形、几何、平行线这些数学词汇都是徐光启推敲出来的。
这位所学涉猎颇广,王敦盛言辞中满是敬佩,还送了本徐光启主编的《农政全书》给朱弘昭。说道徐光启现在以詹事府少詹事兼河南道监察御史的新官衔督练新军。
这位精通西学,懂农业的牛人还会军事,主张“用兵之道,全在选练”,“选需实选,练需实练”。
朱弘昭可以看出来,王敦盛颇有些崇拜徐光启。对于心中有榜样的人,这种人再差也差的有限。所以微微思量片刻,朱弘昭就表示会举荐王敦盛入天成卫系统,担任主抓屯田事物的孙传庭幕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