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叶儒入考场

儒圣天下 与子同袍 1179 字 11个月前

粗略浏览了一下考卷,除了贴经、墨义,等死记硬背的科目之外,经义,策论和八股文是最难的。

“朝闻道,夕死可矣?”

看到这一幕,叶儒嘴角抽搐了一些,这经义没想到和自己在北境之中看到的一样。

“押题竟然压中了…”

从惊讶中反应过来,叶儒不禁哑然失笑,不只是叶儒,就连另外一个考场的赵风骨看着那经义震惊了好久,旋即一拍手,心里不禁感叹道:

“没想到叶师竟然真的压中了题目,真是厉害。”

有了之前的经验,叶儒拿起狼风笔,运用起书法二境开始仔细的写了起来。

虽然自己之前曾经为这句话做过注解,但如果写到试卷上,就必须得规规矩矩的来写。

除了答案的正确,字迹也是考察的一个重要方向。

“这小子怎么可能写这么快,难不成只是障眼法不成?我就不信,棋道那么厉害,他还能有其他时间用来读众圣经典!”

杨理在一旁看着叶儒奋笔疾书,当下深吸了一口气,眼中掠过一抹暴怒。

他不明白,叶儒将时间都用在了棋道上,为什么科举考试都这么厉害。

就算是在娘胎中开始学习都不可能。

叶儒很快将经义写完,旋即开始从头开始看帖经和墨义。

“建安风骨。”

只是短短的四个字,但却是让叶儒深思了起来。

这四个字虽然简短,但却包含着很多信心,包括

建安风骨中的人物,建安诗歌的情调和风格,以及建安风骨的内涵。

前一世中,建安风骨中有曹操,曹丕和曹植以及建安七子,他们都属于建安风骨中的代表,曹操虽然身为枭雄,但诗的成就却也是空前的。

思索了片刻,叶儒开始写到:

“建安时期的作品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以及统一祖国的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其诗歌情调慷慨悲凉,代表人物有三曹以及建安七子,可统称为建安风骨。”

写完之后,叶儒觉得并无不妥,便是再度提笔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