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4,朝廷恐慌

最后的枭雄 老格理 1599 字 2024-05-20

慈禧太后长吁短叹,坐在暖炕上两眼发直。思虑半天,还是拿定主意暂时不用义勇军---还是赶紧和倭寇议和吧,别打了---再打下去,大清国不是亡于小日本之手就是被义勇公那个死鬼翻了天!

乾清宫里,时年二十三岁的光绪帝正在和翁同龢以及一班军机大臣们商议辽东战事和替换李鸿章的人选等事情。近来的战局令年轻的皇帝一日数惊,他深深地感受到了作为国家领导人的担惊受怕和巨大的压力!

眼下清日战局令人忧心忡忡,海上方面北洋舰队已经龟缩在威海刘公岛基地不敢轻举妄动,偌大的渤海湾实际上已成为不设防之处,几乎可以任由日军进出---所幸严冬酷寒,渤海湾已经开始封冻,令敌人短时间内无法登陆天津---真是老天保佑啊!

陆上方面,清军丢掉大连湾后,已经退守辽河一带构筑新的防线,企图将倭寇阻截于辽河一线以保护龙兴之地---奉天府。年愈七旬的老将宋庆已被朝廷委以前线清军各部除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所部外的清军统帅,正

在调兵遣将防御日军。

然而朝廷对能否在辽河挡住倭寇的进攻并没有信心,虽然四川提督宋庆老当益壮但毕竟老了,其部毅军也未必是日军的对手---和日军几番交手也是败多胜少!

而且李鸿章丧师辱国难辞其咎,也该另派大员取李鸿章而代之,否则如何向愤怒的国人交待呢!

可是派谁呢?义勇公当然是众望所归,但太后老佛爷却不同意,声言南方乃大清赋税命脉,岂能轻易动摇乎?若义勇公北来却被倭寇偷袭江南,罪莫大焉!

老佛爷这话说的冠冕堂皇,明眼人却都心里明白太后不过是对义勇公心怀忌惮。就是奕譞等王公亲贵和各位军机大臣哪个又不是对义勇公闻之色变呢---一想到这位爷不假于色的怒斥,众人都是心里打鼓!

光绪帝倒是希望调义勇公北上主持大局,在他心里也只有李旭能让他信服!可是不仅太后反对让义勇公进京,满朝王公大臣也惟太后马首是瞻。就是老师翁同龢等主战派也对让义勇公出马不以为然---翁同龢的目的是扳倒李鸿章而取而代之,他可不希望好不容易“干掉”了老李中堂又来了一个更厉害的小李中堂!

翁同龢明白,义勇军可比淮军“狠”多了,义勇公也绝非李鸿章那么好对付---那位爷气场太强了,连他这个帝师见了义勇公也心里发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