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6,山雨欲来

最后的枭雄 老格理 1605 字 2024-05-20

光绪二十年三月下旬,由日本神户开来的“西京丸”号轮船抵达上海。汽笛长鸣,轮船徐徐靠岸,水手拴好缆索,旅客顺次下船。其中有两名西装革履的朝鲜人、

一名中国人和一名日本人,一同携着行李走出码头。他们来到北河南路,入住一家日本人开设的东和客店。次日午时,该旅店即传出枪声数响,一名朝鲜人被当场枪杀,凶手却是其同伴。

枪杀事件轰动上海,各大报纸纷纷发布了消息。死者正是在朝鲜赫赫有名的开化党首领金玉均,而凶手洪钟宇却在被租界巡捕抓获后声称自己乃奉朝鲜国王之命诛杀奸贼!

因为牵扯到了朝鲜政府,租界当局便将凶手和死者一起交给了义勇军处理。但义勇公认为朝鲜事务乃李鸿章之责,遂把此案连人带尸又全部交给了朝廷和李鸿章处理---李旭已经敏感地意识到了此事可能引发清日之间的矛盾,故而旁观以待。

果然,李鸿章接到朝鲜政府提出引渡凶手和死者的请求后,并没有过多考虑便答应了朝鲜的要求,于四月上旬将金玉均的尸体和洪钟宇一并交还给了朝鲜。消息传到东瀛,日本朝野一片哗然。“清国对金玉均的处置,实为日本之一大耻辱,是可忍孰不可忍?我政府应对清国宣战,以雪韩、清两国加于我国之耻辱”,“是日本人的感

情所完全不能谅解的”。在日本国内群情激奋之下,犬养毅等数十名议员甚至向政府提出质询,扬言“将金尸解回朝鲜是对日本帝国一大侮辱,要求对清国采取措施。”

四月中旬的一个晚上,日本陆军参谋次长川上操六在东京的一家小酒馆里秘密会见了此时日本国内最大最有名气的社团组织---玄洋社的几名头面人物。酒过三巡,玄洋社创始人之一的头山满说道:“阁下,金玉均被刺杀一事如今已经在帝国闹得沸沸扬扬,举国上下一片愤怒声讨清国、朝鲜的不仁不义---鄙人以为这正是帝国讨伐以顺民意的大好时机啊!”

川上操六微微一笑,松了松领口,说道:“先生之言的确不错,但是眼下帝国还不能轻易出兵征韩,因为时机还不成熟!”

“哦?您是担心清军会干涉帝国的征韩吗?”

“不,区区清军尚不足虑!但关键是义勇军的态度---虽然已有江宁密约但一纸密约岂能保证帝国的胜利呢?在没有确切把握的情况下,贸然出兵的风险太大了!”

“可是,阁下,如果义勇军的态度始终不明朗,

难道帝国就要白白错过眼下的大好时机吗?”

“当然不会!也许很快我们就能知道义勇军的计划了---在清国的志士们正在加紧工作,相信不久军部就能得到消息了!而在此之前,帝国还需要在朝鲜找到更合适的机会---比如一个在外交上不至于引起欧美列强反对的出兵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