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小朝廷没想到大家这么不给面子,当真是火冒三丈,厉兵秣马要讨伐这帮乱臣贼子。但是不等他们派出军队,又有坏消息传来:天目山一股绿林草寇也拥立他们的头头称帝了!
这下好了,水上陆上,城里乡下的品种都他妈齐了。
南京小朝廷目瞪口呆的看着小小的江南冒出越来越多的皇帝,都有点儿不知所措了。都说天无二日,国无二君,现在南京这一片冒出来的皇帝都够组织两支足球队,顺便再配上几个啦啦队了!更加要命的是,皇帝的数量还在继续增加,就连他们好不容易拉起的那二十多万大军也不大稳了,那些军头不怀好意的瞅着朱以海,这皇帝看样子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嘛,为什么你朱家当得,我们赵家李家,杨家齐家就当不得?没这道理嘛!更加要命的是,在这要命的关头,南京小朝廷的文臣依然不改对武将的轻蔑傲
慢,把几个能打的武将都给得罪清光了,这些武将火冒三丈,又看到不断有人称帝,索性就不干了,你们能当皇帝,我也能当!
东林党继续着他们那干什么什么不成,捞什么什么不剩的传统作风,以惊人的效率将江南地区的局势弄到糜烂得无以复加的程度。有识之士看着这如同末日狂欢一般的场面,都是一阵阵胆寒,这样搞法,别说明军,就算是清军获胜了,江南也逃不过一场血江之灾啊,江南缙绅集团的桀骜不驯已经超出了任何一方可以一统天下的势力容忍的极限了!
除非江南缙绅集团能自己统一天下!不过看他们这尿性,让他们统一天下,那难度真的跟让吉娃娃去强奸一头猛玛象差不多…
皇帝争先恐后的冒出来,彼此之间相互攻伐,江南火乱,戚虎也是心中惊骇。此时他已经指挥大军抵达海州,与阿巴泰展开激烈交锋,大有将清军撵下大海喂鱼之势,
现在江南大乱,他不免有些踌躇:到底是先消灭阿巴泰再回头收拾江南那些不干人事的家伙,还是先稳住江南的局势,再寻找战机?虽说江南是一定要收拾的,必须将东林党连根拔起,但是现在江南是他的战区,乱成这个样子,不好交差啊…
正迟疑着,朱聿键的命令到了:不必理会江南的乱局,集中全力解决阿巴泰所部再挥师北上,协助吴胜攻下济南,然后推进至沧州,参与对清军的最终决战!
也就是说,隆武帝是发了狠要血洗江南缙绅集团了。他不是崇祯,久居深宫不谙世事,这些年他一直在走南闯北,江南缙绅集团是什么货色他再清楚不过了,江南缙绅集团和藩王集团的危害性他也看得比任何人都要透彻,他想要留给子孙后代的是一个太平盛世,而不是一艘四处漏水的船,所以缙绅集团和藩王集团必须铲除,而江南缙绅集团的作死无疑给了他最好的借口。你们就闹吧,使劲闹腾,等老子腾出手了再来收拾你们!就不信没了清军,你们这帮废物还能翻了天!
有了隆武帝的命令,戚虎安下心来,一心一意去啃海州这块硬骨头。事实证明朱聿键的决断是对的,阿巴泰是个很难对付的角色,占领海州夺取大批粮秣物资之后他迅速稳住了脚跟,在海州城外建立牢固的防线,依托山势建立炮兵阵地,清军骑兵纵横四出,不断向明军发动逆袭。戚虎所部以郑氏集团的金门军和鹰厦军为主力,再加上一万多浙军,两万淮地义军,兵力众多,但是战斗力并不是很强,屡屡被清军骑兵冲得七零八落,大败亏输。戚虎对此也很无奈,怎么说呢?战斗力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但是他的优势实在太大了,清军一次次反击,都只能让他小挫,没有办法将他击溃,所以每次失败之后他马上就整顿军队,整顿军队的具体方法就是从溃逃的军队中间挑选出十五名率先逃跑的军官和五十名逃兵砍掉脑袋,下次再逃,被斩首者翻倍!如此严酷的命令让明军生畏,再加上现在明军节节胜利,也确实有一股心气在,所以大家还是乐于服从戚虎的命令,阿巴泰绝望地发现,明军虽然一次次的被他轻易击退,但是始终不乱,而且毫不气馁,越战越强!更加可怕的是淮地义军还在源源不断的开过来,这也
意味着明军越打越多,他的部队则越打越少!戚虎可以输十次,二十次,他有这样的本钱,而清军只要输上一次就彻底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