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很多工匠正在吃出吃奶的力气钻着枪管。戚虎来到天雄军,视察了一遍之后,让天雄军火枪手手里的火枪给吓得不轻————那枪管又细又薄,细到什么地
步了?口径只有六毫米多一点了!我的老天爷,现在就玩小口径步枪,是不是太超前了?这样的火枪数量还不少!卢象升弄到的这批火枪虽说比起明朝各边军装备的要好一些,但好的程度也有限,狗日的兵杖局在制造火枪的时候总是克扣原料,短斤缺两,以次充好,弄出来的火枪一支比一支危险,最烂的一开枪就炸膛,好一点的打了两三枪就炸膛,弄得明军胆战心惊,宁愿用弓箭都不用这玩意儿了。当然,兵杖局提供的弓箭也不是什么好东西,造弓造弦的时候以次充好,能用坏一点的材料的,绝不给你用好的,造出来的弓软绵绵的,射出去的箭三四十步内还有点杀伤力,再远就变成飘的了…看着射得很远,可射中十几箭都射不死人也未免惊怵一点了。箭就更不用说了,箭镞的铁料有多烂用多烂,一枚比一枚轻,箭镞点钢?想得美,那是武将才有的福利!拿着这样的装备,再加上糟糕透顶的待遇、卑微低下的地位,明军不打败仗才叫没天理了。戚虎给卢象升的意见是将那些箭镞、铳管都都回炉重铸,否则天雄军迟早会被这些垃圾玩意儿害死的!卢象升早就有这样的想法了,只是苦于对这些东西不是很了解,无从下手。正好,戚虎是从戚家军出来的,对于制造兵器的标准和工艺流程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干脆就把这事交给他去做好了。而戚虎也不含糊,将所有火枪和箭镞全部拆下来,按着他从杨梦龙那里偷学来的法子回炉炼成硬度和韧性都相当理想的精铁,然后用锰钢制成的钻头钻成枪管,第一个月就造出了近四百支新的火枪。试射过后,火枪手都说新的火枪性能比兵杖局提供的那些垃圾要可靠得多,威力也大得多。最绝的是,所有枪管的口径都是一
样的,这样一来,铅弹就可以统一配发,而不必火枪手自己费尽心思自制了————当时的火枪口径参差不齐,同一种口径的步枪,差个一两毫米都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就算你有通天本领,也无法给这么多火枪配上枪手需要的铅弹。戚虎弄出来的火枪口径自然还是有误差,但这个误差值已经大大减小,使用起来也就方便得多了。
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军中有一老,何尝不是一笔极宝贵的财富。卢象升真想将这个老人挖到天雄军中来,但是戚虎是舞阳卫的核心人物之一,他实在厚不起这个脸皮去挖杨梦龙的墙脚。
标准化制作工艺流程,标准化的箭镞,标准化的铅弹,标准化的火枪口径…在这个老人的言传身教之下,天雄军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标准化”,虽然时日尚浅,却已经让他们受益匪浅了。不过,戚虎最想带给他们的,还是一种戚家军独有的利器,一件没来得及发挥多大作用,便湮没在塞外的风沙中的利器。这件利器,他也给了舞阳卫,但是定兴之战,火枪手那糟糕到无以复加的表现给杨梦龙留下了太深的心灵阴影,三五年内他都不会太过重视火枪,这件利器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他选择在天雄军这里碰碰运气。
他把卢象升带进了一座高度保密的库房中。
库房里空荡荡的,只摆着两个小桶。
第一个小桶里装着满当当的黑色颗粒物,约莫有绿豆大小,都冒尖了。第二个小桶里装着一桶黑漆漆的铅弹,还在冒着一丝热气,显然是刚弄出来不久的。卢象升看着这两样东西,目光一闪,问:“老爷子,这是…”
戚虎把手伸向第一个小桶,抓起一小把颗粒物给卢象升看:“这就是颗粒火药。”
卢象升也拿起一小撮来,一股火药味直冲鼻子。他小心的翻着看,可不是,大大小小的全是火药,这是用研磨得极细的火药加工而成的,戚家军以前用过,而且摸索出了最优化的配方,威力巨大。只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戚家军久驻塞外,被朝廷所冷落,口中食身上衣全靠朝廷供应,显然不大可能有钱弄到大批原料自己制作火药,这一利器便随着戚家军的没落而渐渐销声匿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