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三章 完成首次组阁

全球战国 混吃等死 1718 字 11个月前

“英国公免礼,请坐。张世泽,你也不要走,一起在这里听。”

待得王承恩把朝廷大佬们提交的名册拿上来后,朱由栋说明了邀请张维贤来此的目的后,张维贤也不推辞,直接就和朱由栋一起翻阅起数十本名册。

第一个看的当然是李三才递交的名册。

目前这位内阁唯一的阁老首先提出的要求就是增加阁员,其推荐的名单上有两个人的名字:方从哲、吴道南。

方从哲这个人朱由栋还是有一定了解的:沈一贯之后的浙党领袖。这个人才干有限,在历史本位面虽然是继叶向高之后的大明首辅,但做出的成绩不多。面对很多问题,提出的办法都见招拆招的各种拖延而已。

不过李三才这个时候提出这个人选,也真的是极为聪明了。

作为大运河沿岸商人,尤其是扬州盐商们的总代表,李三才是发自内心的不愿意太孙如此快的上位的。当初之所以背叛东林党,不过是一方面东林党已经成了他入阁的拖累,一方面是太孙的屠刀马上就要朝着他落下,如此危急时刻才被迫改变立场。总算是他的改变立场,让太孙暂时没有强势的把手伸进大运河,使得淮扬商人们有了缓冲的时间。所以,淮扬商人们对三才相公赞不绝口,加上金陵日报的支持,结果李三才的名声居然不降反升。

但是现在不同了,整个国家都是太孙在打理了。太孙的手迟早要伸入大运河和盐业里。如此,李三才将方从哲推荐上来,真的是非常妙的一招。

因为,浙党是大明政坛目前诸多党派中,比较愿意为国家考虑的政党。至少,从沈一贯起,对于皇帝征收矿税、榷税。浙党都是明面上反对,暗地里支持。

既然太孙现在大势已成,而自己身上的污点又那么多。当太孙要整顿漕运和盐业的时候,自己是不能出面阻拦的。而这个时候,为了给自己身后的大商人们有所交代,就必须要找浙党来顶包不是我不努力抵抗啊,是次辅越过本首辅,直接支持了监国殿下啊。

这一招,是阳谋。但朱由栋不得不接招。

“张公,这方从哲孤还是知道的,现任的吏部左侍郎嘛。但这吴道南是何人啊?”

“殿下,吴道南是江西崇仁人。万历十七年的进士,今年五十有三。自二十三年前出仕以来,主要是在学政、礼部一系打转。现任北京礼部侍郎。此人的文章是写得极好的,具体办事能力也有。臣个人觉得,其不足之处有两点。一曰过于爱惜羽毛,二曰胆子太小。两者综合,便是没有担当。”

“啊?这样的人如何能做阁老?算了,升一级,让他做礼部尚书吧。”

接下来,李三才推荐的吏部尚书人选是赵焕。

“殿下,赵焕是山东掖城人,嘉靖四十四年的进士。入仕以来,地方官、兵部、刑部、吏部、都察院的官都做过。这办事的能力是无需担心的。只是此人现在赋闲在家,也不知道能不能闻诏而来啊。”

“张公,此人为何赋闲在家?”

“呃,殿下,此人是山东人啊,这性子直的很。当年张居正丧父,朝廷诸官都上书要求皇上夺情。少数不肯上书的官员中,这位赵焕就是其中之一。后来皇上征收矿税,大量官员极力反对,他却公开支持,只是说要注意征收方法。所以,最近这些年,他是屡遭东林党弹劾的,经常因为长期写自辩而无法上值,后来干脆就只有致仕了……”

“孤明白了,孤有信心将其招来。”这种人,当然是必须要弄到朝廷里来了。嗯,这个言官一弹劾,被弹的人就必须停职写自辩的规矩,一定得改一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