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救吾先生》也有这样的镜头,最后警察破窗而入的时候,慢镜头,声音全部屏蔽,只有刘得华的呼吸声…
“…你是想用碎片化剪辑?”
“对,时间线是主题…”
“那…观众会不会看不懂?”
“没事,《24小时》就是这么玩的,观众不也拍手叫好嘛!”
“转场用饺子掉落?”
“…可以,多给几个苹果树的镜头,毕竟最后确定位置是因为苹果树!”
“行…”
杜媛完全按照吕潇然的要求剪辑,吕潇然就坐在她边上…
然后电话响了,吕潇然皱眉,准备关机…
“你接一下吧,这都响了快十次了…”
“…我都说了我在剪辑房,怎么一会一个电话!”
……
《雪豹》火了!
周卫国也火了!
很准确的戳中民族情绪这个点。
带动民族情绪,是以前很多爆款经典剧的一大特征,《大侠霍元甲》《精武陈真》等引发收视狂潮也是因为这种类型的剧能在极大地带动民族情绪。
后来的电影,《战狼2》《二十二也让人看到了民族情绪在话题发酵方面的巨大潜力。
“民族剧”老少咸宜上下通吃,“爆款”的可能性非常大。
收视率制霸,是可以预见的,抗日剧在调动民族情绪上有着天然优势,一向是收视率冠军常客。
后来“抗日剧”走了下坡路,只是因为这种类型的电视剧质量层次不齐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破坏了整个类型,事实上,只要质量过硬,都成为了爆款,比如《亮剑》《大刀》等。
从开播第二天,也就是第三集开始,《雪豹》的平均收视率已经破3,市场份额占到了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