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灞上送军兵分两路

前秦猛士 堪丈几寸心 2327 字 11个月前

杨安等人道:“末将领命。”

大军很快便来到了灞上,依王猛之军令,大军于灞上就地驻军,而王猛则带着杨安等人,前去面见苻坚。

苻坚昨夜便带着文武百官,来到了灞上行宫,就等着今日送王猛一程,现在见到大军到来,自是十分高兴,心中反复的念着自己早已想好的话,准备到时给王猛说。

转眼间,王猛便来到了苻坚的面前,带着诸

将行礼道:“臣等拜见陛下。”

苻坚道:“诸位将军请起。”

待王猛等人起身,苻坚道:“伐燕之任有多重,自然不需朕多说,朕今日来,主要是为大军践行,希望诸位能旗开得胜,使关东之民得沾王化!”

王猛、杨安等人齐声道:“请陛下放心,臣等定不辱使命。”

苻坚又对王猛道:“今授卿精兵,委以重任,当先破壶关,平上党,长驱取邺,此捷济之机,所谓迅雷不及掩耳,吾当亲督万众,继卿星发,舟车粮运,水陆俱进,卿勿以为后虑也。”

王猛道:“臣庸劣孤生,操无豪介,蒙陛下恩荣,内侍帷幄,出总戎旅,今杖威灵,奉成算,荡平残胡,如风扫叶,臣虽不武,克不淹时。愿不烦銮轸,冒犯霜露,但愿速敕有司,部置鲜卑之所。”

苻坚闻言,大笑道:“好…好…好,有景略此言,朕复有何忧,朕当与卿于邺相见。”

王猛道:“国之根本,在于关中,关东即使平复,陛下亦不可轻离长安,使奸人有机可乘。”

五公之乱,犹在昨日,王猛怎能忘记,故而提醒苻坚坐镇长安,不要轻动。

现在当务之急,还在平燕,苻坚道:“朕记住了,景略只管尽心攻燕,其余事务,勿须担忧!”

王猛道:“臣遵旨。”

苻坚道:“好,今日与爱卿一见,朕心中担忧总算烟消云散,军机不容耽搁,将军还是快些帅军上路吧。”

王猛道:“臣遵旨。”

说着,王猛便准备转身,就在转身的这一刹那,王猛瞥见了百官从中的慕容垂,只见慕容垂盯着自己,眼中似乎透着一股恨意,两人眼光触碰之时,慕容垂立即将那股恨意收了起来,面上虽然从面无表情,变成微笑,但那种不自然也让王猛看了出来。

不过这一切,随着王猛的转身而消失,慕容垂恢复了古井无波的表情,似乎今天发生的这一切与他一点关系都没有。

王猛带着杨安等人慢慢离去,心里面挥之不去的并非伐燕的每一步该怎么走,而是慕容垂那转瞬即逝的神情。

王猛可以确定,这绝对是慕容垂的真情流露,那一丝恨,不是出于嫉妒,更不是出于王猛带兵灭燕,而是一种彻骨的,绝不能原谅的恨。

王猛不禁开始怀疑,难道慕容垂已经知道这一切是自己在从中作梗,难道他已经知道自己间接地害死了慕容令。

回想起慕容垂的神情,王猛心中已经有了答案,只有灭子之恨,才会让慕容垂这么沉稳的人无意间露出那样的神情。

大军走了一日,终于出了长安的地界,王猛命令大军就地扎营。

出了长安,王猛的心思终于全部回到了伐燕上面,在营帐里,王猛开始思考起来苻坚灞上所说的话,“先攻壶关,平上党,长驱取邺。”的确是一条好策略,若能一气呵成,定可一举定燕,使得燕人无力回击。

可是想象是如此,但实际又会不会如此容易实施呢?

当然不是,从上党进取邺城,若是一旦有什么闪失,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被燕人派兵挡住攻势,使得燕人得以喘息,调派各方兵力前来抵挡,那这一次伐燕大举,便可能功亏一篑。

这样的结果,自然不是王猛想要看到的,这些日子,王猛已经研究了很多次进攻燕国的路线,从

上党进军的确是不二的选择,但从上党进军,也需要考虑到两方面的隐患。

一是位于上党之南的荥阳重兵来援,不过荥阳现如今已被邓羌帅军逼得无力出援,荥阳这一方面已不值得担忧。

而另一方面,便是上党之北的并州治所晋阳,并州兵马骁勇善战,素来居天下之首,不然张平只据并州数郡,又怎能在燕、秦之间存活十余年。并州归燕之后,慕容俊对晋阳有位看重,派有重兵据守,上党有难,晋阳之兵长驱而下,直逼王猛后路,也是一大忧患。

要想断绝晋阳之患,便只有派兵攻下晋阳,那就永绝后患了!

王猛心中早有想法,而晋阳、上党方位不同,进军路线自然不同,现在所需的正是兵分两路,派一上将前去攻打晋阳,但到底派谁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