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生火遇奇苻坚召问

前秦猛士 堪丈几寸心 2397 字 11个月前

赵英走出营帐,对李化说道:“李兄请。”

李化闻言,与赵英一同走入营帐,见到苻坚,李化行礼道:“草民李化叩见陛下。”

苻坚道:“平身。”

等李化站起身来,苻坚才看清楚来人是李化,李化虽未在朝为官,但是苻坚却知道他是王猛的师兄,现在他亲自前来送信,那说明长安定是出了什么大事。

苻坚道:“你不是景略的师兄吗?怎么到这塞北来了?长安出了什么事情?”

李化拿出怀里的书信,拿在手上,呈递上去道:“这是草民奉命带来的书信,陛下一看便知。”

赵英走上前去将信递给苻坚,苻坚接过,连忙两下将其拆开,看了起来,等到看完,苻坚先是一惊,然后又转为镇定,说道:“除了李化,你们都退下去。”

苻坚话音一落,帐里的军士便一一退了出去,苻坚问道:“信中说苻幼与其他藩臣多有联络,恐长安再遭偷袭,你觉得这是不是危言耸听?”

李化不在朝为官,有时候看问题会比朝中官员要客观一些,也不会有朝中官员的顾忌,而且以前常听王猛夸赞李化,苻坚也想看看李化有何见解。

但李化却并不这么想,他是一介平民,虽然朝中官员利益与他无关,但是妄议朝政也会招致杀头之罪,李化可不想因此丢了性命。

李化道:“小民只知传信,若是陛下问及当时一战情形,小民曾亲眼看见,倒可一说,至于其他,不敢多言。”

苻坚笑道:“朕知道你有些顾虑,所以才将这一干人等全都叫了出去,现在你所说之语,出你之口,入朕之耳,他人不知,你就放心大胆的说吧,朕绝对不会怪罪于你的。”

听到苻坚的保证,李化也算是定了定心,说道:“既然陛下如此说,那草民也不好再藏掖着什么。以小民愚见,以苻幼区区之杏城,而敢挥军长安,除了知道长安空虚外,定然与其兄弟在外领兵者有所联络,会以同期举兵。

只是不知道这其中出了什么变故,导致苻幼提前出击,使得其余藩镇未来得及及时响应,便已匆匆落败,所以便看起来像是只有苻幼一人起兵。”

苻坚闻言,思索一会儿后说道:“看来这事已然是人尽皆知了,唯独朕还念在亲情之故,不能看清这一切。”

李化心想这件事的确是几乎所有人都看出来了,唯独陛下一人还在自我麻醉罢了。

苻坚道:“除此之外,长安城里可还有什么

大事发生?”

李化道:“自陛下亲征之后,长安一如往常,并没有什么异常之处。”

苻坚道:“相信自苻幼败后,那些有异心的人就算想动也不敢动了,朕向来讲究做事要善始善终,现在还有几个部落未曾巡抚,不可有始无终,故而回京之期,还需等些时日。”

李化并没有接话,因为他相信苻坚绝不会这么天真,绝不会允许有出事的可能。

果然苻坚继续道:“不过为防万一,朕先派邓将军率军两万回长安,应该可保长安无虞了。”

这时李化道:“陛下圣明。”

苻坚突然又问道:“对了,朕在塞外,又没人引路,你是怎么找到这里的?”

李化道:“回陛下,小民到云中后,得知陛下率军出塞巡抚诸夷已有一月,便猜想陛下极有可能是从西往东,若是从东往西寻找,应该要不了多少时日便能寻到大军,果然才过了两日,便被小民有幸找到了。”

这几句话虽然说来轻巧,但苻坚知道,这得要有多么敏锐的判断力,还有要能有在塞外辨别方向

和隐蔽的能力,才能达成目的。

苻坚道:“不想竟是如此,你可真不愧是景略的师兄,果然有些本事。朕想举你入朝为官,你可愿吗?”

李化道:“小民过惯了无拘无束的日子,不想出仕为官。而且小民现如今辅助师弟,虽未为官,但也一样可以为大秦出力,又何必非要那些虚名呢!还请陛下让小民自在一生。”

苻坚见李化拒绝,着实有些意外,不过转念一想,便想通了,现在由他辅佐王猛,王猛又辅佐自己,那么和他做官又有什么差别呢?何况说不定他为官之后,有了公务缠身,做起事来还不一定有现在这么得心应手。

苻坚道:“既然如此,那朕就不强人所难了。明日你便和邓将军一同返回长安吧。”

李化道:“谢陛下,小民领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