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四章 杂谈:人物+剧情梳理

10.这些事情要说明的周瑜鲁肃并不是一开始就跟着孙策混的,哪怕孙策平定江东后,都没有想文中那样直接加入孙策,而是一直跟着袁术,后来才回去辅佐孙策。同时,太史慈此时护着刘繇逃走了,所以孙策将他讨伐,并收为大将。文中则是用了另一个故事来叙述,大家可以自己回味一番。

孙策正准备与曹操、董承、刘璋并力讨伐刘表和强弩之末的袁术,军队已经整装待发,但是袁术却得病而死。袁术死后,袁术的部下杨弘、张勋欲投奔孙策,不料却被庐江太守刘勋截击,全体被俘。而袁术的堂弟袁胤、女婿黄猗等人,也慑于曹操的威力,不敢守卫寿春,抬着袁术的棺木,带领袁术的家小和部曲男女,到皖城投奔刘勋。孙策以谦恭的言辞和丰厚的礼物劝说刘勋攻取上缭,在刘勋成行后。孙

策率军绕袭刘勋的大本营皖城,一举攻破。又在随后打败了救援刘勋的黄射。十二月八日,孙策进至黄祖屯兵的沙羡。刘表派侄儿刘虎和南阳人韩晞带领长矛队五千人赶来支援黄祖。十一日,孙策率领周瑜、吕范、程普、孙权、韩当、黄盖等同时进攻黄祖军,最后黄祖只身逃走,其妻妾子女共七人被孙策抓获,刘虎、韩晞并两万余部重被杀,跳水溺死者达一万余人,孙策缴获战船六千余艘,财物堆积如山。

11.这个故事就是为了解释下关于前文的孙策包围网,包围网的谋划者是刘晔,和鲁肃是好友,同时他也是汉朝宗室,因为想要帮助刘繇,所以才一直对付孙策。但是因为刘勋实在是个傻子,所以小说中的刘晔最后没有办法,答应了孙策的招揽。而至于和黄祖的战斗一直从未停止。顺便一提,小说中为了让剧情丰满,袁术活了很久,刘勋是先被消灭的。

孙策大败黄祖后东进豫章,驻军椒丘,对虞翻说:“华歆名闻于世,但绝非我的对手。如果不早归附,将来金鼓一震,战局一开,生灵涂炭,在所难免。你先进城去,把我的意思说给他听。”虞翻领命进城,见到豫章太守华歆,陈明利害,华歆举城投降。因刘繇病故于豫章,孙策顺便将刘繇的灵柩带回归葬,并且带回其遗孤刘基等诸子,这一举动受到了王朗的来信称赞。孙策留中护军周瑜镇守巴丘,派遣太

史慈为建昌都尉,治海昏,抵挡刘磐,使刘磐不敢侵扰。

这时袁绍的势力正强大,而孙策又吞并了江东,曹操已无力东顾,叹息说:“难以与他争锋了!”就打算对孙策实行安抚。于是把弟弟的女儿许配给孙策的小弟孙匡,又为儿子曹彰迎娶孙贲的女儿,用礼征召孙策的弟弟孙权、孙翊,并令扬州刺史严象举荐孙权为茂才。

12.这就是我小说中众多故事的合并,刘繇逃离建邺后病逝在豫章,小说中是表明他死前托付孙策,具体故事可以回看,同时孙策越来越强大,曹操也害怕,就有了“狮儿难以争锋”的名句。

13.平定江东后的剧情,孙策其实就应该死了,但是主角肯定不能死啊,所以续命。许贡刺杀失败,引出太平道于吉。于吉弄不死孙策,又引出山越造反,经过两次大战,彻底平定

了江东内部的混乱,然后孙策开始把目标放到荆州。毕竟是穿越者,孙策可从来没什么兴趣突袭许昌。

(接下来插几个小故事)

13.孙策在举家迁到江都时,扬州名士张纮也正因为母亲去世守孝居住在江都。孙策几次拜见,和他研究天下大势。孙策先说出了自己的看法:“目前汉祚衰微,天下纷乱,英雄豪杰,都拥兵自重,

各图发展。没有人出于公心,扶危济乱。先父曾与袁氏共破董卓,功业未成,不幸被黄祖所害。我虽年轻识浅,但却有心要干一番事业。如今,我想到袁术那里去,请求他把先父当年的旧部交我统领,然后到丹阳(今安徽宣城)去依靠舅父吴景,收集流散兵士,东据吴郡、会稽报仇雪耻,做臣服于朝廷的外藩。您以为如何?”张纮推托:“我识见简陋,况且又服丧在身,对您的事,实在难以帮忙。”孙策进一步请求

:“您的大名,名闻遐迩。四方之人,无不向往仰慕。我的这些打算,成与不成,由您一言而决。您一定要对我直言相告。如果我志向得伸,大仇得报,决不会忘记您的教诲之恩。”张纮见孙策言辞慷慨,神色间流露着忠义豪壮之气,深受感动,建议孙策南渡,并答应带好友支持他。孙策说:“我与你互不违背诺言,不背叛彼此,这样我就可以依言而行了,老母和幼弟就托付于你,这样我就没有后顾之忧了。”(现

在知道为什么孙策能让二张投奔了吧,这可是真情实意说服人家的。)

14.孙策十四岁那年去寿阳拜见袁术。刚到不一会儿。豫州牧刘备就来了,孙策要走。袁术说:“刘豫州来了,这与你有什么关系?”孙策回答说:“不然,英雄忌人。”说完就往外走。他从东面台阶刚下去,刘备就从西面台阶上来了,但转头看见孙策英雄一般的走路资势,便停驻下来不再往前走了。

(有点假,十四岁的少年,更妖怪一样。)

盛宪是个器量雅伟的人,后来弃官。孙策平定吴、会稽等地,诛杀当地的英豪,因为盛宪素有高名,所以孙策深忌盛宪。孙策想请高岱谈论读书。有人对孙策说:“高岱认为您英武,但无文学之才,所以他可能只会说不知道。”又对高岱说:"孙策厌恶胜过自己的人,他提问时,你应该回答不知道。"高岱深有同感,于是在与孙策讨论时,常回答不知道。

孙策果然发怒,以为高岱轻视自己,于是,囚禁了高岱。有很多人露天静坐,请求孙策释放高岱。孙策登上高楼,看见数里地都坐满了请愿的人。因此,孙策妒忌高岱能收众人之心,于是杀了高岱。(感觉这个故事纯粹抹黑孙策。)

15.孙策善于采纳他人建议,进攻会稽太守王朗时,他采纳叔父孙静的建议,谎称兵士腹痛,摆出一副士气衰弱、无法抗战的柔弱病态,而孙策却

趁王朗麻痹大意,夜袭王朗属地高迁屯,斩杀王朗大将周昕,并占领会稽。(孙家人都不得了。)

孙策的功曹魏腾,因为违背了孙策的主张,孙策想要杀了他。士大夫们忧虑惊恐,但想不到办法救魏腾。吴夫人知道后,靠在一口大井边,说孙策刚征服江南不久,还没有完全成功,应当对贤士以礼相优待,忘却他们的过失而凭他们的功劳加以录用;吴夫人又说,魏腾在公务方面完全符合法规,如果孙策

杀了他,日后众人都会背叛;吴夫人最后说,如果孙策不听她的话,她就先投井自尽,以免看见日后众叛亲离的下场。孙策大惊,于是放了魏腾。

(这两个故事就很矛盾,历史上的孙策其实不是嗜杀之人,但是看这几个故事,感觉他就像是曹操一样。)

16.《吴历》载:孙策受伤后,医生告诉他,说这伤可以治,但应好好养护,一百天不能有剧

烈活动,也不能动怒。孙策拿过镜子自照面目,对左右人说:“脸成了这个样子,还怎么能建功立业呢!”奋起虎威,推几怒吼,创口迸裂。当夜死去。

《搜神记》载:孙策杀死了一个叫于吉的方士,此后,每一独坐,都感到于吉好像就在左右,心中恼火。这次调治箭伤刚有起色,引镜自照,又见于吉立在镜中,回头看,不见于吉,如是再三。孙策摔破镜子,奋力大吼,伤口崩裂而死。

(第一个故事等于是说孙策爱美爱死的,第二个故事吹于吉吹过头了。)

17.孙策在周瑜、程普和黄盖等人的支持下,从历阳渡江,首先打败了牛渚营的刘繇,夺得仓库中所有粮食和兵器战具。当时,彭城相薛礼、下邳相笮融都依附刘繇,奉他为盟主,薛礼占据秣陵城,而笮融驻扎在秣陵县南。孙策首先攻打笮融,斩杀五万多人,笮融害怕,紧闭营门,不敢妄动。孙策转而

挥师攻打薛礼,薛礼突围逃走。这时樊能、于麋等人,又纠集兵士来夺牛渚。孙策立即回军,打败他们,俘获万余人。然后重新进攻笮融:战斗中,孙策腿部中箭,无法乘马,部下抬他回营疗伤。有人对笮融说:“孙策被箭射死了!”笮融闻孙策死讯大喜,派将士与孙策部队对垒。孙策先派几百兵马挑战诱敌,而在后面设好伏兵。敌兵出击,孙策部假作溃败,引敌进入包围圈中,然后一声号令,伏兵尽起,斩杀

一千多敌人。孙策乘胜进攻笮融营地,并命手下将士高声喊话:“孙郎如何?”声撼敌营,地动山摇,吓得不少敌兵连夜奔逃。笮融见孙策还在,越发警惕小心,深沟高垒,严加守备。

孙策见笮融负险固守,一时难以攻克,便引兵南向,先在梅陵击败刘繇的别部,接着转兵攻克湖孰江乘等地。然后整顿部队,到曲阿与刘繇决战。刘繇与孙策交战,遭到惨败,逃往丹徒,孙策入据曲阿

。孙策大军所到之处,军士们严遵将令,不掳掠百姓,鸡犬菜茹,秋毫无犯。于是,百姓十分喜悦,争着用牛、酒犒劳部队。孙策慰劳赏赐将士,派遣部下陈宝到阜陵迎接母亲和弟弟。又发布文告,告知下属各县:“刘繇、笮融的乡人和部下来投降的,一概不多问其他;愿意从军的,可以从军,并免除全家赋税徭役;如果不愿从军,绝不勉强。”文告发布后,来归附者从四面八方赶来,不长时间,就招得士兵两

万多,征得马匹一千多。自此,孙策之名威震江东。

(历史上的孙策就是一路平推,但是我觉得这么平推不太好啊,所以让龙套们都多一点戏份,大家也都开开心心的。)

孙策说了这么多,现在介绍几个小说中的得力助手,前期的男二是谁?

有人说周瑜?不对,前期的男二是刘晔。

刘晔,字子扬,淮南成德人,是光武帝刘秀

之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三国时期魏国著名的战略家。刘晔年少知名,人称有佐世之才,是曹操手下举足轻重的谋士,他屡献妙计,对天下形势的发展往往一语中的。刘晔历仕数朝,是曹魏的三朝元老。

(不好意思,在小说中,你要成为孙策的三朝元老,并且是他的得力谋士。)

刘晔为了帮助刘繇,所以对付孙策,提出了孙策包围网的计划,最后因为包围网失败,并且刘勋

太无能的情况下,同意追随孙策,从此屡次施展谋划,他的戏份其实是比周瑜鲁肃多的。

1.刘晔七岁时,母亲去世。其母临终时说:“你父亲的仆人有诬害人的秉性,我担心自己死后会出乱局,希望你和你哥哥长大后能除去此人。”

刘晔十三岁时就按母亲遗命,斩杀了父亲宠信的侍者,而后又坦然向父亲请罪。刘普原先大怒,但知道刘晔的动机后也对他十分欣赏,不作苛责。汝

南许劭善于观人,当时杨州避难,称刘晔有佐世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