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誓师
孙策伐蜀,消息很快就流传到了天下,
这不是什么要藏着掖着的事情,而且想偷偷摸摸的突袭也是不太可能,还不如认认真真的准备军备,以绝对的压力去压制蜀中。
听到这个消息,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曹操舒了口气,袁熙皱了眉头,马超没有表示,刘备心里骂娘。
曹操不用担心背后会被孙策袭击,可以冒险转移一部分兵力加入与袁熙的对峙,
袁熙则是有点不爽,孙策和自己暗地里联和,却不参与这场战争。不过换做是他袁熙在孙策的立场,肯定也是坐山观虎斗,所以也不能多说什么。
至于对马超来说,孙策是否参战,并不会改变他的初衷,他是一定要死磕刘备的,孙策入局只能说分担了战力,谈不上其他的情绪。
至于刘备,作为最大的“受害者”,直接就多了两个敌人,然后还要面对了两边的围观,可以说压力很大,他的两个好兄弟,张飞坐镇汉中,关羽坐镇永安。分别
抵御马超和孙策。
刘备也除了留下必要的兵马之外,其他兵力全部分配到两条战线,让两个兄弟能够更好地坚守阵地。
这已经是刘备能做到的最大努力,毕竟比起天下群雄,他建立基业的时间是最短的,还没有完全安定下来,所有人就开始针对他,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刘备已经被逼到了悬崖边上,就看是孙策还是马超会踹他一脚,把他送走。
而我们的入局者孙策,已经开始调集兵马,除了周瑜的玄武军不动,其余二军,朱雀军,青龙军都开始调兵遣将向江陵集合,这一下就体现出了这么多年孙策蛰伏的底蕴。
各地的军队集结,兵粮也开始调动,长江上的船只络绎不绝,完全不隐藏踪迹。
柴桑的水军小伙们一个个龙精虎猛,那些未被消灭的江贼们,看到这种阵势也是打消了想偷偷摸摸袭击粮草的想法。
各大势力的谍子们开始把消息光速传了回去,所有人才知道一直积累着的孙策实力实在是过于恐怖了。刘备的压力更大,关羽在永安也是绷紧了神经,暴风雨就要来临了!
而作为事情的中心人物,孙策此时正站在江陵的城头,看着军队停歇驻扎,这些事情全部由鲁肃负责,安排的也是非常妥当,没有出现任何混乱。
刘晔则是跟随在孙策身后,慢慢的开口了“各地集结人马大致有三万到四万人,襄阳,寿春,吴郡等重地不宜调动人马,所以最后总人数应该不会超过五万人。”
“足够了,刘备占据蜀中,撑死也是这么多人,而且他还要分一半去抵御马超,这点兵力足够的。”
虽然孙策嘴上这么说,但是他穿越过来后,就因为这个原因,一直诟病“三国演义”,什么动辄八十万一百万,就是吹牛逼啊!八十万大军怕是要把荆州扬州两个地方全部拖垮了,哪里周转的过来,而且官渡之战,从孙策得的消息来看,曹操和袁绍的兵力也没有书中写的那么夸张,不过兵力的差距确实是存在的,曹操的总兵力大概在三四万人左右,袁绍的总兵力则是在十万左右。
袁绍兵力这么多是因为河北富庶,再加上他早早的把河北的所有豪杰全部干倒了,有了很长时间的休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