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浩的势力(上)
尚书台始设于东汉光武帝,负责综理政务,
出现的原因也是光武帝不满意三公的职权太大,所以想慢慢的把权力收回来。
尚书的官署在宫禁内而称为台阁,故有尚书台之称。
当然,现在孙浩的将军府也算得上是孙浩的宫殿,那么在将军府内的尚书官署,自然也就是尚书台。
尚书台的主要职位是两人,尚书令以及尚书仆射。
毕竟是协助孙浩处理政务,所以尚书令是由鲁肃担任,而尚书仆射是由张昭担任,仆射其实也就是所谓的副手,可以理解为军中的副将。
尚书令毕竟事务繁忙,所以孙浩才会选择精于治政的张昭辅佐鲁肃。
在二人之下,就是尚书左丞和尚书右丞,
左丞由顾雍担任,右丞是由张纮担任,
左丞负责的是处理官吏民众的奏章以及管理贵人的车驾,右丞负责处理印绶问题,以及随时清点纸笔墨诸财用库藏。
顾雍是世家出身,但是又负责过分配田地,将从世家没收的土地,依法分配给民众,
所以这个倾听百姓和官吏奏章的事情交给他完全没有问题。
张纮的的能力本来就和他的兄弟张昭不相上下,并且对孙浩忠心耿耿,曾经拒绝过曹操的招揽,所以孙浩也是将此等重任交付与他,毕竟管理府库之事自然是信任之人才能处理。
孙浩设立尚书台延的是东汉旧治,但是自然不能一一照搬,毕竟现在可不能让人看到野心,
除了这四个主要职位,其余的职位都是空出不用,
只在这四人之下设立了十二名侍郎的官职,作为辅佐之用,大多挑选年轻有为的士人,
陆逊就是这十二人之一。
尚书令设置完成,孙浩的下一步就是建设中书台,
中书台的老大是中书令,中书令是干嘛的,是负责处理一些直接向皇帝汇报的密事,
毕竟不是什么事情,皇帝都希望在自己的手下绕一圈再到手上,因为谁知道信息会不会有所变动。
中书令由刘晔担当,也是孙浩早就谋划的事情,毕竟刘晔本来就是负责消息情报的事情,让他做这个主管定然也是没有问题,
作为副手的中书仆射则是由吕范担任,刘晔未来到之前,吕范则是孙浩最大的情报头子,这两人合作自然没有问题。
中书台暂时来说只是一个收集情报的部门,所以也没有更多的下属官员,只安排了六名侍郎作为辅佐。
把尚书台和中书台两个比较重要的安排好了,孙浩脑海里突然就想起了穿越前看过的那些史书,御史们把皇帝闹得头疼不已的故事。
于是孙浩设立了御史台,不过这个御史台可不是让御史们弹劾主君的,孙浩可不想找那种罪受,
这个御史台所做的事情是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而且每年的考核官员功绩的事情也要交给他们来干,
这种得罪人的差事,孙浩还真的有一个好人选,那就是祢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