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李二陛下召集一众宰相商议,以司空尚书左仆射房玄龄为主审,司徒长孙无忌、特进萧瑀、兵部尚书李绩、御史大夫程处弼为陪审,会同御史台、刑部、大理寺三台会审,正式审理太子谋反一案,以中书侍郎岑文本、黄门侍郎刘洎以中书门下之名,审查此案!
房玄龄、长孙无忌、李绩、程处弼、岑文本、刘洎,若是算上几起几落的前任宰相萧瑀,此番参与此案的宰相都高达七员了!
岑文本是在贞观十六年拜相的,李二陛下以兼中书侍郎岑文本为中书侍郎,专知机密,拜为宰相。
萧瑀虽然现在又不是宰相了,但程处弼知晓,等到李承乾此案过后,他又会迎来他人生中的第五次拜相。
御史台、刑部、大理寺会审,中书省、门下省审核,署理此案的中央部门,高达五个!
七名宰相、五个部门,不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至少这是贞观朝审讯规格最高也是情况最为严重的大案了!
同时下诏,召太子入宫觐见。
可是,就在李承乾刚入宫的时候,还没有见到李二陛下,就被李伯瑶所率领的左卫禁军给幽禁起来了。
虽然看上去,李二陛下整得是非常的兴师动众,可是其实,整件案子并没有什么好审理的。
事实都已经摆在眼前了,涉案的主犯基本上都已经认罪了。
甚至侯君集都直接直言不讳地承认自己早就准备好谋反了,若不是审查得及时,过不了几日,他都会率领东宫的率卫翻过宫墙,突入禁中了。
程处弼知晓,李二陛下之所以在这般罪证确凿的情况下还兴师动众的审查李承乾谋反案,让自己退为陪审,而将房玄龄进为主审主持,并不是李二陛下对自己的不信任。
相反,是因为,李二陛下太信任自己了,所以才退了自己的主审之位。
因为他太想证明这件事情,不是真的了,心存侥幸,可是事实上,这件案情已是铁证如山,太子李承乾注定成了本案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