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人,所谓衣食住行,穿衣是老百姓的头等大事,本官建设纺织工坊,赚钱倒是次要,本官打算薄利多销,尽快地生产出又多又好的布匹,让更多的大明百姓,都穿上暖和的衣衫。”
在后世,赵无忌穿越的时候,物质文明已经很丰富了,棉布也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物,老百姓家中的衣柜中,经常是塞满了衣服,有时还要定期地清理一些旧的过时的衣衫,把它们扔掉。
但是再往前六七十年,华夏国刚刚建国的时候,衣服和布匹可是非常紧俏的物资,在当时的窘迫条件下,甚至有人将从倭国进口的肥料袋子,经过巧手裁剪,做成裤子,这叫做‘尿素裤’。
当时华夏国化学工业底子薄,肥料不够用,而肥料
又是一种农田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资,所以华夏国不得不从倭国进口了大量的肥料。
而倭国的肥料袋是用化纤尼龙做的,质量很好,非常结实,很受老百姓的青睐,有门路的人,弄到两条肥料袋,把它拆了,再用深色染料染出来,就变成了一块最初始的‘棉布’,用这个当材料,便可以由家中的巧手主妇做出一条裤子出来。
用肥料袋做出的裤子,因为原本是尿素袋,所以裤子上面都有图案和文字,大概在裤兜的位置,前面印着‘倭国’,后面印着‘尿素’,所以当时被称为尿素袋,因为裤子的材料既结实,又柔软,所以在当时很受欢迎,是一种比较时髦的裤子。
这一段轶事如今回想起来,让人觉得既心酸,又荒唐,然而华夏人民就在这样一穷二白的基础上,通过自己勤劳能干的双手,慢慢地把华夏国建设的越来越富强,待到赵无忌穿越的时候,华夏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有数的先进发达国家之一了。
在如今的大明,布料依旧是一种相对比较贵重的物
资,普通的人家,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会给家中的男人做一身衣衫,而穿不起衣服的百姓也是大有人在,为数不少。
赵无忌与莫土司闲聊的时候,曾无意听莫土司说过,在钦州,很多贫困的山民,家中只有一套破破烂烂的衣服,就是这样的破烂衣服,家中也才只有一套。
一家人平时就用草叶什么的遮住身上,待到不得不进城,或是什么重要的日子,才会把衣服交给某一个人,让他穿出去接人待物,去办事,这种情况非常常见,便是在城里,也有很多穷人家中好几个人,却也只有一套衣服,一套被褥。
赵无忌当时听了,心中非常感慨。
手工业能创造出的物资,毕竟只是有限,远远不能普及到每一个人身上。
而第一次工业革命,就是用机器代替了人力,从而生产出了数量极大丰富的各种产品,满足了百姓们的生活需要,使得百姓们的生活品质大大提高。
赵无忌既然研制出了先进的纺织机,他便打算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