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稍长的太监顿时便是一阵左顾右盼,在确定营帐里只有他二人之后,他这才压低了声音,看向面前的同伴,“卢大人、高公公的十万大军都败在了满清的手下,而赵大人凭着一万人就能屡次战胜清军,赵大人这是功高震主啊,我猜啊,皇上这是担心他会谋反!”
小太监顿时便是一脸的吃惊之色,他一时激动,嗓门情不自禁地就高了点,“啊?皇上怎么如此的昏庸…”,
小太监还没说完,大太监便急忙一把捂住了他的嘴,低声道:“禁声!你不要命了?小心隔墙有耳!”
此时在明军的营寨之中,曹化淳背着手,步伐轻快,一副云淡风轻之态,随意地走在明军的营寨里,左良玉在他的身后,左手扶着腰间佩剑,紧紧跟随着
他。
左良玉个子不高,他今年三十余岁,脸色有些黑,体型略有些肥胖,此刻,他便带着数十个亲兵,紧跟在曹化淳身后,亦步亦趋。
左良玉虽然体型肥胖,平时接人待物,未曾开口便带上了三分笑容,为人十分圆滑世故,但他之所以能走到今日,还当真大半是凭借他在战场上建立的军功而来。
左良玉,字昆山,他从小就不识字,是个大老粗,但是他的武艺确实非常不错,最擅长在马上以双手左右开弓,射术如神,并且与他外表的粗莽形象不符的是,他作战时其实很喜欢用计谋,不论其他的方面,单纯以战场上的表现来看,他其实是一名智勇双全的将领。
左良玉和虎大威,猛如虎等人差不多,他也是自基层一步一步起来的,不过相比心思单纯的虎大威等人,左良玉的心思更为复杂一些。
曹化淳一边走着,一边扭头随意地左看看,右看
看,他貌似无意地随口说道:“关于此次前去山东宣旨之事,昆山,你怎么看?”
如何让赵无忌乖乖地接旨,这几日左良玉也着实暗自在心中掂量筹谋了一番,毕竟崇祯命他与曹化淳随行,此事若是失败,他也脱不了干系。
此刻听曹化淳发问,早已打好了腹稿的左良玉,当即便是快走一步,来到了曹化淳的身旁。
“末将以为,如今皇太极与赵无忌正在两军对垒,我等可在此静观其变,若是皇太极取胜,赵大人身死,这宣旨一事自然也便万事皆休,若是赵大人惨败之下,实力大损,则我等宣旨便会减轻不少力气。
倘若赵大人居然能取胜清军,那我等便继续前行,待到了山东之后,曹公公可遣人命赵无忌前来我军大营接旨,赵无忌势必不得不来,到时大人便可借宣旨之机,在营寨中趁机将其拿下,
而若是赵无忌拒不前来,便证明此人已有反心,曹公公可速速上书一封,禀报皇上,命洪大人亲率十万大军,前来山东平叛!”
曹化淳听了,不由得便停住了脚步,他转过身去,挑眉望向左良玉,正待说话之时,却突然听到一旁的营帐中,传来一阵阵男子放肆的笑声和女子哭喊的声音。
曹化淳先是一愣,随即便是脸色一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