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不才,所著春江花月夜获钱谦益,张岱等前辈的肯定,应天府尹李诚德也对学生非常欣赏,认为学生明年乡试有望高中。”
“学生打算,明年乡试中举之后,力争求个功名,得授一官半职,主管一方之时,则兼济天下,用学生所学,造福治下的百姓。”
“如此一步一步,渐渐减除大明的内患,清理吏治,匡扶天下。”
“但学生自知才疏学浅,要行此大事,非学生一人所能及,不知宋先生可肯助我一臂之力?”
宋应星捻须微笑,这少年竟也有趣,竟然想招揽他
,他现在只不过是一个秀才而已,居然想招揽自己这个举人。
他想了想,方才说道:“赵庄主志向远大,宋某佩服,只看这四百流民在此安居乐业,也可看出赵庄主的手段。”
“但是,肥皂此物,可以造福一个村庄,但是将来赵庄主执政一方之时,总不能让一县之地,尽数制作肥皂吧,不知到那时,赵庄主又有何良策呢?”
赵无忌一听就明白了,看来招揽的事情,有戏,这话是在考较我呢,他想了想,整理了一下思路,这才说道:“赵某来日若是有幸主管一方,就以西北之地为例吧,连年旱灾,首要任务就是民生。”
“赵某若是在任,第一大力兴修水利,抵御旱灾;第二整备兵马,平定流贼;第三整顿吏治,清明风气。”
“最重要的是,赵某手里有两种高产作物,到时大力鼓励农民种植,只要此高产作物在西北全面铺开,西北粮食之危必解,手里有粮,则百姓安定。”
‘高产作物’?宋应星听到此处,眉毛一扬,大感兴趣:“不知赵庄主所说的高产作物为何物?产量如何?”
赵无忌说道:“此二物一个叫土豆,一个叫红薯,亩产可达两千斤左右。”
宋应星倒吸一口凉气:“当今粮食亩产,普遍不过一亩三四百斤而已,何等作物,居然能增产五六倍之多!若有此物,则西北之乱,指日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