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玄玉微笑:“不是我将道分成两种,而是从古至今,论道者都离不开的一个概念,即常道与非常道。”
“常道,指的是道的普遍性。‘大道泛兮,其可左右’,道像泛滥的江河,到处流淌,上下左右,四面八方,都有道的存在。道的普遍性决定了它的巨大的
包容性和蕴含性。‘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它把大江大海都能包容,可见它的普遍性与无限性。那大道之下,必有小道,三千大道,就有亿万小道汇流成海。而吴道子的道,也就是其一,丹青之道!至于是什么,只有他知道。”
这个时候,吴道子刚从他那种顿悟的混沌状态中清明了过来,正好听到徐玄玉“论道”,当下谦虚一笑:“我之道,乃小道之于丹青之道。”
徐玄玉笑着捋了捋耳鬓碎发:“相比宇宙浩渺,君王都渺小。个人之道,对个体来说,就是大过天的存在。吴兄能在这种时候悟出属于你的丹青之道,那就是可喜可贺的事,未来可期。”
当然未来可期,你未来可就是画圣了!
吴道子羞涩地连声道:“这还要感谢徐少侠。”
“你悟道了谢我师兄作甚?”柳下风铃笑问。
吴道子一脸正色地说:“如若不是徐门首一眼看出张师酒越酣字越有神韵,并作出一首相得益彰的诗让张师的草书展现出了极致的道蕴,也无法激发我这榆
木脑袋的灵光乍现。”
“你如此年轻便能找到自己的道,若这还是榆木脑袋,我们就是石头脑袋了。”车渠瘪着嘴叹道。
“一饮一啄皆定数。”徐玄玉说,“既然吴兄说感谢我,那这副悟道之画,便赠予我?”
吴道子稍微有些犹豫,但还是点头道:“徐少侠与我既有救命之恩,又有激发我潜能的因缘,此画赠予你自是无妨。”